以竭诚求效,同复楚国。将军诚能俯顺舆情,扶植楚裔,天下都闻风慕义,投集尊前,暴秦不亡,无有天理!”
项梁越听越喜,站起身来,深深一揖道:“末将愚陋,今闻老先生之言,直如醍醐灌顶。末将多谢了,末将这就遣使去寻楚王后裔,拥立为王。但末将有一不情之求,说出口来,望先生莫要见怪才是!”
范增见项梁从了己言,心中高兴,慨然说道:“将军从谏如流,愿立楚王后裔,老朽愿已足矣。将军对老朽如有所求,尽开尊口,老朽只要办得到的,决不推辞。”
“好!本将要的就是先生这句话。本将举事以来,承蒙天下豪杰厚爱,纷纷前来相投。6邀墈书枉 首发但末将营中,尚缺一位太公望之类的人物,切望先生屈驾从之,本将幸甚,故楚幸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范增沉吟良久道:“老朽不比太公,胸无大志;所喜者,唯田园山水而已。将军硬要老朽勉为其难,老朽敢不从命?”
“如此说来,先生答应本将了。多谢先生厚爱,多谢了!”
项梁一连向范增作了三揖。范增唯恐项梁反悔,复又说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将军既然愿立楚裔为王,此事宜早不宜迟。”
项梁道:“这个自然!”
说毕,环视众人:“哪一位英雄,愿代我去寻访楚裔?”
张良用肘碰了碰刘邦,示意他接过这个差事,刘邦迟疑了一下,方起身说道:“末将愿往。”
项梁道:“好、好!那就有劳沛公了!”
回到沛(公)营,刘邦愤愤然道:“那个糟老头子,也不知受了故楚王多少恩惠,一心要立楚裔为王。立就立呗,又将陈胜王贬了一番,陈胜王首义天下,冒着灭族之险,反不该称王?他楚裔乃是亡国之民,凭什么称王?若仅仅因为他出身王府,乃龙子龙孙,他的先祖呢?他的先祖熊渠并非一个龙种,不是照样做王了吗?还是陈胜王那句话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良道:“诚如沛公之言,项梁不该拥立楚王后裔,那您觉着应该立谁?”
刘邦道:“论势力论影响,要立也只能立项梁了。”
“立了项梁之后,您怎么办?一辈子做他的大臣?”
刘邦道:“就是立了楚王后裔之后,我不还是一辈子要做臣?”
张良轻轻摇了摇头:“不同!”
“有何不同!”
张良避而不答,反问道:“沛公认识一个叫心的人吗?”
刘邦道:“我不认识,他是干什么的?”
“他是楚怀王之孙,楚亡,流落民间,给人牧羊。”
刘邦笑道:“原来是个牧童,楚自熊渠突起,称王已逾十几代,难道他们的后裔只有一个做牧童的吗?”
张良道:“楚王之裔,若从熊渠算起,当在数万人以上。但这个心,与众不同。”
“有什么不同?”
“人不大,却甚有主见。某一次小熊心上山牧羊,脚脖为蛇所缠,众牧人大惊失色,就是在场的两个老牧人,也吓得手足无措。他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拿火来,用火烧蛇的尾巴。’这一烧,那蛇立马将身子散开,逃之夭夭。那一年,心才十一岁。”
刘邦满面赞许道:“这小孩不简单!”
张良复又问道:“一个十一岁的娃娃,有此心智,又如此沉着,您说可不可以成大事?”
刘邦道:“能成大事。”
张良道:“所以,我才要您将寻觅楚王后裔的担子接了下来。只有您接下了寻觅楚王后裔的担子,我才有机会向您推荐心。”
刘邦道:“原来如此,不,您这样做,实非帮我,而是害我!”
张良道:“我怎么害您了?”
刘邦道:“你所说的心,年纪这么小,心智又这么高,若是做了楚王,哪还有我的出头之日?”
张良反问道:“心的心智再高,能高过项氏叔侄吗?”
刘邦道:“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心的心智与项氏叔侄比,那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