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的盘问才刚刚开始。
在不暴露的前提下,杨彦全如何事先获得敌情这一点怎么都解释不通。
最后经杨彦全提议、赵孟启拍板决定将锅甩给金玉黄:是黄知信事先警觉到敌情,继而告知杨彦全,杨彦全才行动伏击敌军。
这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闭环,金玉黄行会海上有商船,靠岸有码头,发现几个形迹可疑之人却在情理之中。
“赵刺史和保贤真看得起黄某啊!”黄知信既不问真实消息来源,也不说答应了。
一时间房中静默,许久,黄知信再开口:“此事容黄某考虑一下,明日再给保贤答复。”
杨彦全识趣起身,告辞离场。
杨彦全前脚刚走,左侧雅间中走出一老者,体态微胖,手盘玉珠,慢悠悠的走进雅间。
“父亲。”黄知信起身行礼。
黄舒,金玉黄掌舵人,天下第一豪商。
“方才他说的话你以为如何?”
“父亲,这个火坑啊!金玉黄如今体量过大,早就引人妒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更应该安稳一些。”
黄知信倾向是不答应,官府没有警觉敌情,反倒是一家商行占了先机。
怎么?金玉黄比官府都厉害?
这要得罪多少河北官员,同时更显现出金玉黄无与伦比的实力,高调露财这是为商大忌。
“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有所成长,但为父老了,金玉黄还在这里。”
黄舒说这话有两重意思:
自己老了,子女众多,一旦没有优秀的继承者,自己所创的基业肯定会在子女争抢中分崩离析。
且不仅是黄舒,同辈人都已暮年,大宋王朝要延续下去,金玉黄亦如是。
金玉黄从一个小小的养马场走到如今的商业帝国,藏肯定是藏不住的,也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必须不停的向大宋朝廷供给养分,但养分的多寡、侧重却还掌握在金玉黄手中。
那么掌舵人若是你黄知信,你该如何选呢?
“孩儿明白了。”
黄知信很激动,帮忙什么的都是小事,重点在于黄舒第一次给他漏口风了,说明他有资格参与继承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