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管是新华夏还是越南,都认为原来法国人的战斗力确实不强。
阿根廷在法越战争期间确实不算发战争财,因为赚的都是辛苦钱,价格也相当公道,后来能持续赚到钱,就是靠着物美价廉,量大管饱的策略,前期都是亏本做的,更是给了那些法国后勤部的军官们很多好处费。
军官们虽然打了败仗,但升官发财的也不少,他们后来还帮法国军工业和阿根廷军工业牵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的法兰西经济也十分有限,阿根廷军火走私贸易因此建立稳定出口通道,还持续供给南洋各国用于发动内战,规模达到武装千万士兵级别。
南洋地区是真正的乱世出英雄,以前也不是没有华人建国,但大多支撑不了多久,如今情况似乎完全不同,也算是历史的奇妙吧。
老印尼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散装国家,其语言数量和民族数量都是居世界前列的,解体也是没有出乎很多人的资料。
最精密的机器,只要一个零件崩盘,就可以全部完蛋,国家也是如此。
看起来最强大的印尼解体后,南洋地区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亚奇共和国的世俗化改造,华裔比例迅速上升,让本土亚奇人被迫迁移到国外,而阿根廷就当白脸,吸收了不少亚奇人,帮亚奇稀释人口。
不得不说,华裔就是天生的战争民族,有组织起来的华裔战斗力爆表。
加上阿根廷低价出售,提供的各种武器,又有优秀的领导者带领,加上一套新理论,资本主义组织理论,就起来了。
就像解除了封印一样。
而且有了稳定的大后方,加上厚黑学的陈大统领,猎鹰局和圣赫塞的心腹们,多次与陈统领和他的帮手们深入沟通交流,编写情报,让圣赫塞果断投资了这个创业团队。
陈永胜这群人的水平完全不输南朝鲜的高木卡卡,加强版的运输大元帅的温和版,统治进化水平非常迅速,多次前往花城。
比起游击战却没有后方的马来亚共和联盟的一把手,陈大统领的水平,还有战略眼光。
陈永胜拿下一个地盘,然后反吞亚奇,实现了稳固的大后方,建立了真正稳固的根据地。
后来低调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团结搞定了大多数苏门答腊民族。
而且还与英国,印度等大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而且最重要的是陈永胜这家伙,每次都能打胜仗,手下这批人的组织能力也非常强,还每次打仗都是师出有名,士气远远超过印尼军。
这样的胜利形成了正向反馈,让军队越打越大,最终取代了自由亚奇。
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亚奇,但胜利多了,亚奇就成了正统,成为南洋的星火。
拳头就是硬道理,打仗打不赢的话,再牛再强大的国力也没用。
在历史变革的关键节点,持续的军事胜利往往是新兴势力崛起的决定性杠杆,尤其对于资源有限的小型政治实体而言。
这样的组合拳让人想起普鲁士的军事传统,资本主义组织理论与厚黑学的结合颇具东亚特色。
不少人认为,陈永胜总统的军事水平完全不输新华夏的大将级别,而且在后方建设方面,完全称得上一名合格的元帅。
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能被说出来,就已经是对这名总统实力的认可了。
很多人评价此人如果出生在18世纪以前,完全有能力统一中南半岛,比泰国的郑大帝还要厉害的多。
这样的名声,持续吸引了很多优秀海外华裔华侨加入亚奇寻求庇护。
亚奇在军事上完全可以和人口更多的新印尼抗衡,甚至还能派出一部分远征军帮助加里曼丹对抗新印尼,帮助巴布亚独立势力拖动大后方。
而且陈永胜最奇特的是,他领导的联盟不受任何国家,任何资本的控制,完完全全具备独立性,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所以不可能出现被控制的悲剧。
英国人曾试图介入印尼战争,封锁马六甲,但完全没用,大英的军舰被岸防炮给干沉,最后只能龟缩马来和新加坡,美利坚对于四分五裂的新印尼没有压制的意思,所以时机确实刚刚好。
用新华夏的语言说,他就是亚奇的正统,整个亚奇都是他和他的联盟打下来的,他驱逐了印尼人,实现了民族独立,推翻了殖民统治,最终加入了联合国,所以除了印尼,没有任何大国可以在法理上指责陈永胜,毕竟他就是正统的亚奇华裔,是早已融入了这片国土的人。
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