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沙利文院长非常了解,面前这位温和中立派老友此刻的心情,露出苦笑转头向大卫叹道。
“阿尔文·汉森,是我们学院最早支持凯恩斯主义的人,培养了包括保罗·萨缪尔森在内的一批优秀经济学家,大力推动了凯恩斯学派在米国的发展。”
“保罗·斯威齐和詹姆士·托宾,都是熊彼得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名声和地位,你应该有所耳闻。。”
“至于约翰·加尔布雷斯,他在二战时期接受了罗斯福总统的邀请,担任米国物价管理局局长,和战略宏观调查团团长等政府高级职务。”
“后来到了60年代,他和保罗·萨缪尔森一样,曾经在肯尼迪总统任期内的联邦政府担任高职,最近几年还被选为米国经济学会的会长。”
“这些人。。”
“抱歉,几位先生。打扰了!”此时,咖啡厅的一名侍者来到近前,开口打断了沙利文院长的声音。
三人闻声望去,面露好奇,
穿着白衬衫+深红色马甲的男侍者声音放得更低了一些,望向大卫问道:“您是大卫·科尔曼先生吗?”
“是我。”
“有人打过来两次电话,说是有急事找您。”
“哦?现在?”
“是的,他还没挂线,在等您。”
“额。。好的,谢谢。”大卫有些奇怪,谁会把电话打到这里来找自己,挠着头向导师和沙利文院长致歉,起身跟着侍者走了。
他走后。
巴特莱教授跷着二郎腿,目光望向身侧的窗外,沉默数秒后声音悠悠的道。
“前段时间去纽约参加的那次论坛,我在和一个新朋友聊天时,他说的一些话给了我很大启发。”
“他说~我能看到的所有成功人士当中,大约可以被分为五类人。”
“一、是那些全身心扑在事业上,每天不知疲惫的工作狂,往往能在其奋斗的行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又很难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最后闹出许多家庭不幸。”
“二、是那些喜欢研究人的人,每天都会从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揣摩人心,体悟人性。。”
“三、是那些天生爱财的人,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赚钱,如何变得富有,如何才能守住这些财富,并为此甘愿放弃道德和廉耻,不惜亲友反目,妻离子散,孤独终老。。”
“四、则是以上三种人当中,某两种人的混合体。”
“他们要么是既爱钱又渴望事业成功的人,要么是既爱揣摩人心又善于利用人性赚钱或成就事业的人。”
“这类人,很可怕!”
“我在遇到他们时,很多时候都不知他们口中哪句是真心话,哪句是谎言,更不要说去揣测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了。。”
“至于第五类人,我遇到的极少。”
“但从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这类人一般都是道德底线非常灵活,为人处世看似破绽百出,实则他们早已把人心看得通透,不会去计较眼前得与失的真正智者。”
“这类人有时还会做出损己利他的决定,在身边人获得了想要巨大好处之后,再给予他们巨大的精神和心理满足感,让自己成为群体的核心,进而获得从群体中获得人们意识不到的隐性利益。。”
巴特莱教授转回头,看向眉头紧锁的老友沙利文院长,淡淡笑道:“你应该也听说过,大卫这小子总喜欢把双赢挂在嘴边,希望每一个想从他身上获得好处的人都能得偿所愿。”
“他是这样说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过上了物质相对富足的向往生活,而自己的银行个人储蓄账户里面只有几十米元,个人信用账户里面也都是公司划转给他使用的公款。。”
“等会儿,如果你想让他为这次下午茶买单,他兜里的钱可能都不够付账。。”
“所以,我不管你今天在看到他突然出现后,心里谋划着什么,都不必再遮遮掩掩了,与他讲话直接一点效果会更好,否则他还会和你继续装糊涂、绕圈子。”
“嗯!”沙利文院长思索着点点头,拿起咖啡杯安静的品尝起来。
。。。
约一刻钟后,大卫迈着轻快的脚步回来了。
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扫了一眼沉默的沙利文院长,向导师解释道:“来电话找我的是派恩,他这几天在得州那边帮我处理事情,今晚就能赶回来。”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