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成功而变得越来越大,因为这个野心也越来越有可能了。既然已经身处在三国乱世之中,又机缘巧合,学得一身本领,杨奉自然就要改变三国的历史,由自己来一统全国。
但是,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身旁都有众多文臣武将辅佐,而目下杨奉的身边虽然有庞德、高顺、张任这样的大将,但是谋士却是少得可怜。并且日后若是杨奉的疆土越来越大,只靠这手下几个人是万万不够的。
并且,青州也是杨奉早就馋涎的一个州,汉中、武都只是自己在南方的基地,也是为了以后攻益州、取荆州,北上雍州方便,说到建立自己真正的基地,杨奉还是想在北方,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是由北向南统一全国的。
更何况三国的很多名将谋臣大都是北方人,现在时间距离他们出士已经不远了,自己也该在北方建立一个根据地了,青州最合适不过了。青州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而且青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但方便防守,而且更有利于以后的扩展。
如果自己一直在洛阳或汉中坐等,到头来,手下还是只有张任、高顺、阎圃等数人相助,连个军师也没有,想要成就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大事,需要大量的武艺高强、冲锋陷阵的大将和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军师。
这次的青州黄巾之乱正好是一个机会,自己可以趁这个机会,一方面脱离何进的掌控,摆脱袁氏兄弟的暗算,一方面可以帮舅父孔融解北海之危,另一方面还能招揽一些人才为自己所用,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现在正是自己在青州立足的大好时机。
对于人才方面,在杨奉心中,赵云是首屈一指的大将人才,想当年常山赵子龙,长坂坡几进几出,枪挑曹操战将数十人,威震天下,最主要的是赵云此人忠义双全,虽然之前曾经跟随过袁绍和公孙瓒,只能说明珠暗投,因为当时的人寻找主公大都是先看对方的名声,袁绍和公孙瓒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
还有一个是东莱太史慈,太史慈虽然不及赵云武勇,但毕竟曾和小霸王孙策斗了个平手,在三国名将之中,武力也是绝对数得着的,单是其箭法除了黄忠之外再无人能够与之匹敌。而且太史慈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还颇有智谋,不失为一名大将之才,只是性格不如赵云沉稳。
现在自己手下张任、高顺、徐荣、严颜、阎圃五人必须暂时留在汉中、武都,如在青州立足,只靠庞德、成廉二人却是不行的。若能得到赵云、太史慈,二人将来定会是自己的得力助手。既然想到就要去做,一旦错失良机,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就像华雄一样,不但失去如此英杰实在可惜,还有可能将来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当下杨奉便拿着严氏的书信去见何进。一见到何进,杨奉还没开口,眼泪便“扑打扑打”直向下掉,心里更是有了上次的想法,三国中自己最讨厌的就是刘备,原因就是动不动就眼泪流个不停,没想到自己也快变成刘备了。
杨奉这一流泪,把何进弄得不知所措,昨天刚喝过酒,大家还是兴高采烈的,怎么这才过了几个时辰,便成了这个样子了,难不成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于是,何进连忙问道:“贤侄这却是为何如此伤心?”
何进的话音刚落,杨奉便“扑通”一声跪在何进跟前,一边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何进,一边泣声道:“还望叔父能够救我舅父性命。”杨奉猛一下跪,把何进吓了一大跳,待到杨奉递上书信的时候才反应过来,木木地接过书信,打开就看。
看过之后,何进明白了杨奉为何会如此伤心了,但是这件事情却是也很难办,单不说朝廷现在没有兵马去救援北海,就算是有这个兵力,灵帝也不会因为杨奉的原因命令大军去援救北海国,否则的话,难向其他州郡交代。
见到何进沉默不语,杨奉心中窃喜,知道何进在这件事情上必然会很为难,只有这样,自己说出由自己去北海救援才能得到他的同意。
杨奉故意放声大哭道:“小侄母亲死得早,小侄在世上也只有姨母和舅父两个亲人,若是舅父真有什么三长两短,姨母必然会心痛成疾,万一姨母再有什么事情,小侄岂能再有脸面苟活在这人世间,还请叔父可怜小侄的一片孝心,答允出兵相助。”
看着杨奉类似嚎啕般的大哭,何进虽然有心相助,但是确实不敢点头应允,只得诺诺道:“贤侄……贤侄先起来,此事……哦,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叔父也十分理解贤侄的心情,只是……只是这洛阳的兵力你也是知道的,陛下定然……定然不会同意,这个……这个……”
说到这里,何进实在是说不下去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