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当时的青州却招来了青州一些时代为官的人和一些地主豪强的强烈不满,所以才引发了后来杨奉征讨袁绍之时青州的叛乱。不单如此,这种从来没有人使用过的招贤方法,使一些胸中确有学问的寒门子弟也是望而生畏,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虽然有心到招贤馆报名,却又不敢一试。
其实,杨奉的招贤馆并不是一个馆,而是两个馆,分别叫做文馆和武馆,杨奉手下的武将现在暂时不缺,所以自招贤馆成立之后,杨奉从未去过武馆一次,倒不是杨奉不关心武馆,而是有赵云和韩烈坐镇,一般人是入不了二人的法眼的,何况三国时代青州确实也没有武力十分高强的大将,除了太史慈、武安国之外。
对于文馆,杨奉则是几乎每天都是泡在那里,开始的时候,文馆没有生意,但武馆倒是有一些颇有力气的壮汉自持孔武有力,便到武馆一试,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赵云或者韩烈手下走过三个回合,其实走不了一招的人更多,能够坚持两招之上的人大约有十三个人,都被杨奉编制到了黑甲骑和虎豹骑中。
虽然文馆没有生意,杨奉也不是很急,心想早晚都会有人来试试身手,于是每天都和郭嘉和田丰、徐宣谈论天下大事,但是一个月过去了,竟然还是没有一个人敢来文馆一试,这使得急需内政人才的杨奉十分烦恼。
这个问题让杨奉郁闷了很多天,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就连春秋时期商鞅曾经用过的那个在城门口树一根粗木棍,若是有人能将其扛到其他地方即可获得十金的方法也试过了,十天过去了,围观的人每天都是站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愣是没有一个人去扛,不禁让杨奉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最后,还是郭嘉想出了一个办法,才使得招贤馆有了起色,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才逐渐在招贤馆中崭露头角,被杨奉慧眼识中。
郭嘉的办法其实也是十分简单,说穿了就是双簧,也就是找个托。
这个托呢,也不是什么名士,更不是什么满腹经纶之人,只是杨奉在手下的亲兵中找了一个光看长相就好像是学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渊博之士的一个士兵,名叫高良,因为主考官就是郭嘉和田丰、徐宣三人,题目的答案也在早已经被高良背的滚瓜烂熟。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高良被杨奉重用的消息一经传开,一时之间慕名前来投靠者和受人举荐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有真材实学之人,如伊籍、华歆,青州到此时才可真正称得上文昌武盛。
杨奉手下本就缺乏内政人才,这一下子便多了两个高级的内政人才,不禁心中大喜,早知二人的贤名,封华歆为簿曹从事,伊籍为都官从事。二人没想到刚来投靠便被奉为从事,心中自是大喜过望,对杨奉更是死心塌地。
除了设置招贤馆之外,杨奉还开办了培训堂,培训堂分为两种,一种是军事培训堂,一种是内政培训堂,当然这个培训堂进行的甚是隐蔽,为的就是日后不被其他诸侯仿效。因为,在三国中,曹操开创了士兵屯田的先河,一举解决了粮草不济的问题,但后来却被其他诸侯争相仿效。
军事培训堂,杨奉着重培训自己手下的一众大将,让他们不再只知道领兵打仗,猛冲猛撞,要学会使用计谋。在内政培训堂中,杨奉则命州内各郡县推举贤良之才,加以考测,通过考测者会被送到内政培训堂进行培养,以备日后占据更多的州郡的时候能有大量的人才出任敌地方官员。
在人员任命上,杨奉任命郭嘉为兵曹从事,田丰为治中从事,徐宣为别驾从事,华歆为簿曹从事,伊籍为都官从事,赵云为振武将军,许褚为虎威将军,典韦为鹰扬将军,管亥为昭文将军,太史慈为扬武将军、成廉为英武将军、庞德为镇军将军,韩烈、臧霸、赵弘、武安国为偏将军,其余众人各有封赏。杨奉令太史慈领兵两万驻守东莞以防陶谦,令臧霸领兵两万驻守乐安,镇守青州北门。
第五,杨奉又从各地高价收买大量纲铁,并将二十一世纪的铸铁技术传授给众铁匠,铸造出的刀枪果然锋利无比,盔甲异常坚固,使得众人对杨奉更是佩服不已,其实众人只是不知,这种坚硬的钢铁在汉中的时候杨奉便已经造出了。
自此,杨奉内治青州,外交中央,招贤纳士,广集粮草,训练士卒,纵观天下形势,等待时机,以为缓图。
正在杨奉安排改革的一些事宜的时候,忽然听到下人来报,说是王绵、褚兰、纤雪、婉露四人到了,杨奉大喜,连忙将手中的工作扔给了郭嘉、田丰等人,三步并成两步,向州牧府奔去。在路上,杨奉还暗暗窃喜,终于有借口可以清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