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张邈听了,心中暗暗得意,待乔瑁归列之后,便站起身道:“本次众诸侯能够合兵一处共讨董卓,为天下除害,实是青州牧杨大人的振臂一呼,更何况,杨大人更是前朝驸马,当朝国舅,这盟主之位自然是非杨大人莫属,众人以为如何?”
众人皆道:“如此甚好,非杨大人莫属。”
杨奉连忙站起推却道:“不可,杨奉年轻,资历尚浅,不堪担此重任,以奉来看,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又是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衮州牧刘岱起身道:“献之此言差矣,献之遍邀天下诸侯会盟酸枣,以为讨董,然而袁本初却只是屯兵河内,并未带兵前来,只此一点袁本初便当不得那天下诸侯的盟主,还望献之不要推却,就此盟主之位。”
刘岱乃是宗室之人,杨奉是刘家的女婿,算起来两人也能有点关系,何况他素来看不起袁绍这种打着“四世三公”的牌子满大街乱吆喝的人,言语之间自然是向着有着当朝国舅身份的杨奉。
如果大家能够真心讨董,即便大家不推荐,他也会抢着做这盟主,只是杨奉早知讨董的结果,是以这一次并不想当这个盟主,否则听了刘岱的话必然会却之不恭的,于是急忙再次谦恭道:“公山好意,杨奉心领了,此次乃是讨董大计,为少帝复仇,为万民除害,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盟主一职自当慎重,论名望资历,非袁本初莫属。奉当身先士卒,以为前驱。”
刘岱见杨奉之意甚是坚决,遂不再多言,刘岱也曾听说杨奉和袁绍不和之事,看到杨奉能为大事而放弃个人恩怨,心中对杨奉是更为敬佩。于是,众人便派人通知袁绍其被推举为盟主之事,让其亲来酸枣主持大局。
袁绍接到关东同盟的书信,心下不禁犹豫起来,这可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一旦成为了关东盟军的首领,若是真的能够杀入洛阳,将董卓一帮人等尽数诛除,这大将军的职位必然非自己莫属。但是,袁绍又不能不考虑身在董卓眼皮子底下的叔父袁槐一家老小,若是自己真的带兵攻打洛阳,叔父袁槐一家必然首先遭到董卓的毒手,这样的话纵然日后成为了权倾天下的大将军,却也会被冠以不孝的罪名。
这时候,袁绍的几个谋士也已经到了,他们分别是逢纪、许攸、审配、郭图。袁绍便将书信给众人一看,袁绍此刻正没有主意,是以极想听听手下这帮谋臣的意见,而且最希望他们的意见都是一样的,这样袁绍才能下得了最后的决心,才不会后悔。
审配首先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主公不可错过。只要主公能够成为十三路诸侯的盟主,率领数十万大军杀入洛阳勤王,这大权必然会掌控在主公手中,到那时候三公之人任由主公挑选,就是成为大将军也不是难事,主公需早下决心。”审配的一席话正好说到让袁绍最为心动的地方。
审配的话音刚落,郭图摇摇头道:“主公不可,老太傅一家都在洛阳城内,一旦主公率军攻打洛阳,老太傅一家百余口人势必会遭到董卓的毒手。若是主公能够杀进洛阳,铲除董卓,还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倘若事有未成,而且还坏了老太傅一家的性命,主公岂非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着袁绍渐渐阴沉的脸,许攸知道袁绍此时心中已乱,小眼一转,计上心来,道:“主公,攸有一计,可保老太傅一家无虞。”
袁绍知许攸平日主意甚多,大喜道:“子远既有良策教我,可速速道来。”
许攸得意地瞟了郭图、审配、逢纪一眼,道:“主公目前只是屯兵河内,并未亲临酸枣参加会盟,董卓必然不会将注意力放到主公身上,主公可趁机派遣颜良、文丑二位将率领数百死士秘密潜入洛阳,将老太傅和伯母大人一同接到此处,如此主公便可毫无顾虑地接受盟主一职。”
袁绍大喜道:“此计若能成功,子远当为首功。”于是,袁绍便派颜良、文丑二人率领三百死士星夜赶到洛阳,欲将袁槐一家暗中救出,而袁绍则亲率大军不急不慢地到酸枣会盟。
听说袁绍率军来到,众诸侯急忙联袂相迎。但是,当他们看到袁绍一身孝服,满脸悲毅的时候,都不禁惊呆了,只有杨奉心下透亮,必然是郭嘉的计策成功了,袁槐一家被董卓杀害了,所以袁绍才会这一身装束。
曹操素与袁绍交好,此刻看到袁绍如此装束,心中隐隐觉必是老太傅袁槐家中出事了,于是不禁关切问道:“本初这是……莫非是……”这种话确实不好问,虽然知道袁绍之父早亡,然其母尚在,并住在袁槐府中,袁绍之所以披挂戴孝,必是其母或其叔父出事了,所以万一问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