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战后复兴开始,他们就用各种纺织产品打入米利国,之后便是钢铁、家电和汽车。”
“即便米利国用加收关税、强迫货币升值等手段打压,让他们经济衰退,但工业产品依然畅销。”
徐雷知道,思米特尔话并不是耸人听闻。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樱花国的半导体产业,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他们采取IDM模式,也就是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销售,都是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大型集团包办。
这种模式让他们可以在产品设计制造上,精益求精发挥所谓的工匠精神,性能不见得最好,但质量确实相对更可靠。
到了七十年代,为了加强与米利国的竞争,他们实施了超大规模集体电路计划。
整合资源,成立了富土通、山菱、曰立、东智、樱花电气等五大企业。
加上东洋电气实验室、电子综合研究所、产业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在巨大的财政补贴下,他们集中攻关研究数年后,称霸了半导体行业。
在半导体芯片、DRAM存储内存等市场领域,他们占有率曾将近90%。
这是什么概念?
几乎相当于垄断了。
一个战败国,居然能在经济贸易上如此凶猛,赚到的钱是如此之多。
这还是狗奴才吗?
这还是殖民地吗?
在众多米利国半导体企业的游说之下。
米利官方以国防安全为由,对樱花的半导体行业进行一顿凶猛打压。
跨国收购不允许、产品出口加税、高层人员被抓捕、货币又不断升值……
一连串的打压之下,樱花国的半导体产业开始逐渐走向衰退。
但即便如此,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