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224章

第224章

口宽底窄的玻璃茶杯,非要说是战国时期的,还说和收藏在杭州博物馆的那只水晶杯是一对,国宝中的国宝。

旁边的朱训已经笑的直不腰来了……

李定安也看的津津有味,在吃瓜的空子里,又鉴定了一件明末清初的山水小册。

作者不怎么出名,但画工挺不错,保存的也挺好,他最后估价八万,又由另一位字画专家复鉴之后,举办方给开具了鉴定证书。

藏友喜滋滋的道完谢,把东西送去了展览组,然后摆放在了字画展厅。

像这种藏品,游客就可以直接购卖,并同步上线同上展销平台,如果没卖掉,最后还会上拍……李定安估计,八万的价格基本不会留在最后,如果真没卖掉,上拍之前他就会出手。

可能赚不了多少,也就两三万,但苍蝇蚊子都是肉。

送走了字画藏友,那位“水晶杯”也被请了出去,其他专家那里相对热闹,李定安这里依旧稍嫌冷清,不算两位国宝帮,他也就正儿八经的鉴定了一样东西。

他也不急,左瞅瞅,右看看,想着还有没有什么乐子看。

正左顾右盼,面前又坐下了一位。

手里端着一个贴着麻纹纸的方盒,约摸十来公分,放下盒子,他又打开盖子,李定安的眼睛稍稍一亮。

里面同样放着一只盒子,不过是圆的,口径也就七八公分,约三公分厚。盖髹朱漆雕花,主图是一株荷花,中间是水浪波纹,底下是两条金鱼。

立壁雕的是方雷纹,漆层很厚,再打开盒盖,里面及底髹黑漆,同样很厚。

大致瞅了瞅,李定安心里就有了底,又拿起来闻了闻,鼻子里飘来一股檀木特有的香味。

“好东西!”

李定安点点头,又放下了盒子,“明嘉靖后的朱漆脂粉圆盒!”

“啊?”

这位听到是明朝的,反倒有点不高兴,“您再仔细看看,这肯定是清朝的!”

“不用看!”李定安很肯定,“就是明朝的!”

“不是……我之前请漆雕专家赵国立老师看过,他就说是清朝的……”

“那你就去找赵老师,反正在我这,这就是明朝的!”

可能是看李定安的态度比较强硬,这位没吱声,收起东西站了起来,可能是想找其它专家再给看看。

旁边的网友却看不懂了:“从来没听说,故意要把年份往短里说的?”

“并非所有的古董都是越老越好,肯定有原因!”

“小专家,你给解释解释!”

“很简单!”李定安点了一下桌子,“明朝尚红,大红、正红这种颜色民间老百姓就能用。但清不同,各种颜色都有明确定制,到什么级别,只能用什么色。

特别是黄红两色,明黄、正黄、大红、正红就只有四种人能用:皇帝、太子、太后,皇后……这只胭脂盒要是清朝的,就只能是太后或皇后的御用之物,这是什么概念?

所以这东西的制式不对:要是清朝的,只能是内务府所制,就必然有款。如果是太后、皇后之物,就不会雕荷花和鱼,如果是植物,只雕牡丹,如果是动物,就只雕凤或鸾鸟……”

“怪不得一听是明朝的,他就不高兴:这价格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你又是怎么确实那玩意是嘉靖时期的?”

“不是嘉靖,是嘉靖后:盒盖内有锦纹,兴于嘉靖,但万历初就不用了……”

“原来是这样?看着年轻,倒挺渊博……”

“不渊博他能坐这?”

“确实有点东西……来来……小专家帮我看看这一件……”

看他确实有两把刷子,顿时又有人从其他专家后面挪了过来。

可能主办方又放进来了一些,排队的藏友也多了起来。有许多游客转到这也停了下来。其中不乏做古玩生意的商人,以及一些艺术品公司、拍卖行的内行,以期望能从这里淘点东西。

其中也有部分看热闹,更或是本着学习态度观望的:毕竟好几位专家一起鉴定的场面并不多见。

慢慢的,围观的人也越来越看,于是,有人就认出了李定安:

“我去,眼花了?看那位……”

“谁啊……好家伙,李定安?”

“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扯什么淡,同名同姓有长这么像的?我手机就有他视频……”

这位拿出手机一翻,正好就是李定安在辽省直播时的画面:“看,是不是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