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95章 镇国之器

第395章 镇国之器

,该滑溜的时候滑溜,望认怂的时候绝对认怂,该坚持的时候,更是一步不退,坚定不移。

都说他犟,自己说过,老何说过,成司长说过,林部也说过。

但这次呢?

自己劝过他,所谓的风水遗址可能只有青龙山那一座,再如果找不到,就算了。

何安邦和马献明也打电话劝过他:钻牛角尖无所谓,但你别无中生有啊?

小于、苏导都劝过,吕院长来了以后也劝:元朝存在时间那么短,可能引龙的术士还没来得及布置大阵,大元就灭亡了……

以及闫副厅长、锡盟的三位领导,甚至在通辽一起开过好几次会,一个桌子上吃过好几次饭的两位区领导也打过电话:

风水遗址找不到就找不到,何况已经找到了古城,我们已经非常非常感谢李老师了。

言下之意:李老师,您别为难自己……

但谁劝都不听。

结果呢?

来,说不说他犟了?

说不说他无中生有了?

所以,哪有什么不知不觉,哪有什么潜移默化?

这小子一直都这样,甚至两人没认识之前就这样,当初全都是自己的错觉罢了。

也是一如既往的优秀……不,越来越优秀。

一阵恍然,王永谦看到,李定安让技术员把国书和降表,以及诗绢的照片投放到了外面的屏幕上。

反射过来的光线很强,李定安的脸被照的格外的亮……

……

当看到屏幕上的图片,领导们也愣住了。

国书?

史书中,对这东西的记载很多:建交、遗使、纷争、抗议、声讨、征伐,乃至议和。

但也止于记载,剩下的,别说实物,后人甚至连国书的大致内容写了啥都不知道。

因为写史书的人也没见过。

那流传下的有几封?

答案是零。

现在,历史上的第一封,由皇帝口述,丞相代笔,再由皇帝亲手盖上传国宝印的国书出现了。

且清晰无比,明白无误的展现在众人眼前。

纪录被打破了。

但与之相比,珍稀、罕见,反倒成了其次。

澶渊之盟,从秦到清,历史上这种影响时代进程,历史走向的主要事件有几次?

只是假设,不好对比,但绝对不多。问题则在于,其他事件并没有记录以及见证过的文物留存?

那这一件,就无比珍贵。

当然,如果只是国书,领导们激动归激动,尚能自已,但看到降表,已着实无法保持淡定,以及镇定。

中国有史记载的朝代就二十四个,说句不好听的,等于有资格被称之为国之降表的,最多只有二十四封。

实际有多少?

之前只有两封:东吴和蜀汉。

现在多了一封。

如果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统,那东吴和蜀汉的就不能算,那就只有现在这一封……

文物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载体,承载了文明发展的进程,民族精神的延续,以及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但还有什么比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更重要?

应该没有。

至少没有比靖康之变就能更令人诟病的事件。

《永乐大典》:靖康之变,耻莫大焉。

……

当看到屏幕上的照片时,后面人的一阵哗然。

他们还以为是三道圣旨。

然后,照片逐渐放大,字迹渐渐清晰,甚至能看到,因为年代久远,墨迹变淡,笔划稍稍有点走型。

再然后,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之前,每一次有文物出土,都像进了菜市场,叽叽喳喳,吵吵闹闹。

而这一次,莫明而又诡异的就陷入了沉寂。

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后背一阵阵酥麻。

国书、降表、宰相执笔,皇帝盖印。

但凡初中毕业,谁不知道澶渊之盟,靖康之耻?

闹大发了?

随后又是一个激灵,感觉寒毛都竖了起来。

没错,他们大都是门外汉,只是从各部门抽调来,轮流来现场观摩以及学习的。

但不妨碍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对比:

之前的三件,吕院长虽然也惊讶,但绝对没有现在这样一直盯着东西不放,一动不动,怔怔出神。

萧太后雕像出土的时候,左朋左局长还相对镇定,盖因类似同等级的青龙山也有。青铜犁出土后,他虽然激动,但也就是那么几秒。

但这次呢?

他像只超大号的壁虎一样趴在玻璃上,已经整整趴了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