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安把手机往前一递,吴湘下意识的接到手中,丁院长也偏过了头。
一瞬间,两个人又瞪大了眼睛:
不但是保力与部委合作,还是副处级的研究单位,而且光是一期投资,就是整整五个亿?
不但是由李定安设计,而且还是单独署名?
更不可思议的是,总集团已经通过审批,等于这份计划已经递交到了部里。再仔细看,投资方只有保力一家,钱全是人家花的,而李定安又是领导亲自安排的,部里基本不会挑毛病。
也就等于,这份方案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问题是,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丁守义和吴湘吃惊归吃惊,但经验很丰富,明白事情越是离谱,越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吴湘沉吟了一下:“具体怎么回事……哦,要是不方便,就当我没问!”
光明正大的事情,能有什么不方便的?
李定安整理了一下措辞,从头开始讲:“差不多一个月前,我去高师兄家里吃饭,发现了一只杯子……出于好奇就拿来研究了一下……发现竟然是国内没有出现过的仿古瓷技术!”
还和高胜东有关系?
吴湘惊讶了一下:“从未出现过?”
“对……后面我又找到了一只,发现技术还要更先进……然后,我追根溯源,顺藤摸瓜,发现好像还有很多,就刻意找了一下……
就上周,我又找回来了十多件,发现确实有值得大力开发的新技术,然后就带了回来……结果下飞机的当天晚上,就接到了馆长的电话……”
意思就是:李定安通过一只高仿的古瓷杯,发现了非常先进的仿古瓷技术,之后又找回了好多同类型的瓷器,同时确定确实有极大的研发价值,然后就上报给了部里。
为此,部里不惜于保力合作,专为这项技术建了一座研究中心。因为技术是李定安研发的,他比谁都要了解,所以才让他亲自设计……这样好像也能解释的通?
“是什么技术?”
“薄胎瓷,而且非常薄,瓷胎厚度完全可以控制在一毫米之内……所以,也可以说是脱胎瓷……”
“脱胎瓷……岂不就是卵幕杯?”
“差不多!”李定安点点头,“不论是釉质、瓷胎,还是着色与透光度,确实都与古籍中记载的‘卵幕杯’极为相似……”
听到这里,吴湘的心脏狠狠的跳了一下,丁守义的眉毛也猛的往上一挑:就说,这技术得多有价值,需要部委与保力合作,甚至还要专门建一座研究中心?
竟然是脱胎瓷?
所以,别说一座,就是再建一座都值……
两个人都是瓷器专家,对这三个字的概念不要太清楚:都说汝瓷是宋代瓷器艺术的巅峰,其实汝瓷只是烧制的年限短,传世的少,所以只是经济价值高。
艺术价值确实也高,但远没有达到第一的程度,所以这只是民间的说法。
在专业学者眼中,若论工艺和艺术,已失传的窑变盏和脱胎瓷才是宋代瓷器的巅峰。
好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国家与有关部门也开始着手复原许多失传的技术。比如窑变盏,就是由轻工部、教育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fj省、np市、建阳市等多部门联合成立恢复小组,并建立研究中心,最终复原成功。
而这样的案例还有好多好多,所以与之相比,这次只是文旅部与保力合作研究,论重视力度和参与的重量级部门之多,还真就排不到最前面,可能连前五都排不进去。
如果这么想的话,好像并不值得惊讶?
但问题是,建窑盏是多部门先联合成立小姐,先建研究中心,然后才着手研究。研究了多长时间先不说,就说参与单位:从中央两部到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还要再加一座高等院校。
而卵幕杯,却是李定安发现技术、甚至可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部委才开始重视……至少截止目前……哦不,截止保力的研保中心建成之前,研究单位就只有一个李定安……
两者有本质性的区别,而且这才是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也就刚刚才看过那份计划书,不然丁院长和吴教授绝对要说一声扯淡。
两个人愣了好久,才算是恢复了一点镇定。
吴湘用力的吐了一口气:“一件两件还好说,竟然真被你找到了十多件……你从哪里找到的?”
“沈阳!”
“脱胎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