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债主心存疑虑,想再次确认一下。
自汉开始,《仪礼》就成为选官及荐举秀才和孝廉的重要依据之一,自隋以后,则正式成为科举的《经注》之一,一直到清。
“我有点拿不准,你给看一看!”
“我的专项是古玉和料器,铜器真不怎么擅长,所以让李老师给你看看!”
翻开封皮再看纸,不是太厚,却给人一种很结实的感觉,虽然很旧,但依旧泛着光泽,手摸上去,薄厚如一,很是光滑,也很是柔韧。
《仪礼》是儒家六经之一,主要内容为各项礼仪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比如婚丧嫁娶的具体流程等等,《注疏》则为东汉大儒郑玄为其所作的注解。
像这一种,十次有八次都会转到李定安手里,然后,他就会给你讲:哪里不对,假在什么地方,甚至是造假的方法,做旧的手段都能给你说上来。
打量了几眼,李定安顺势坐了下来:“之前请谁鉴定的?”
包括封面上的字迹,都已经有点“虚化”的感觉,同样说明年代够久。
能用这种纸抄经注,既便不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家世也绝对不一般。
暗暗思忖,李定安走了过去:“葛教授!”
他点点头,又比了个大拇指:“加油,争取突破五百万!”
熟宣,还是青檀特净宣?
所谓的特净宣,就是青檀皮占八成以上,稻草和其它材料不足两成,从唐到清,皆是历代宫廷用纸首选。
还真就得感谢李定安:她这近百万粉丝全是靠李定安积累起来的,而且都是真粉,消费能力也不差,如果带货,一次坑位费最少三万以上,提成另算。
不夸张,天天都有,个个比国宝帮还像国宝帮……
这样的,每天最少要遇到四五次,而且大都会被主办方当做宣传素材剪成视频,甚至好多回都是现场直播。
一听这句,李定安就明白了:这件手抄本十有八九涉及到债务问题,说通俗点,用来顶债的。
“好嘞!”
转着念头,他又坐了下来,想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和江灵雨的粉丝聊聊天,帮她巩固一下人气。
五位专家席位前也一如既往的热闹,最少的也已经排了七八位。李定安这边人也挺多,也有不少手里都抱着东西,但只是围了一圈,却没人往他对面的椅子上坐。
两人的神情都有些怪,男人略带愁容,女的面若冰霜,包括葛教授,脸上也带着几丝凝重。再一看,桌上摆着一本书,标准的线装本,上面写着“仪礼注疏”四个字。
那如果是秘书省校书郎手抄,不但有官印,还有抄录者的私印,而且还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呢?
哈哈……清真居士?
如果不是那枚校书郎的官印,他差一点就没想起来:这是宋代文豪,著名词人周邦彦。
说句不夸张的话:这本书要是真迹,如果下了两亿,李定安敢直播吃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