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考虑到李世民一辈子最喜欢打的就是以少胜多之战,众人还真没办法反驳。
有战绩就是这么牛,说什么你都得听着!
画面一转,回到了大明皇宫。
朱翊钧皱起眉头,道:
“这个李如松,胆子这么小吗?”
在朱翊钧看来,李如松就应该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接歼灭朝鲜半岛上所有的倭军才对!
赵志皋干咳一声,道:
“陛下,如今李如松麾下虽然也有十万兵马,但其中包括了五万朝鲜军,他们不堪大用啊。”
“对面的倭军数量至少在十五万以上,李如松用五万对十五万,再想要全歼,确实是比较为难。”
朱翊钧闻言,哼了一声。
“就不能把更多的兵马派去朝鲜吗?”
张位忙道:
“五千川兵已经出发,预计在两个月后抵达。但按照眼下的补给承受能力来算,没有办法再多派兵马了。”
朱翊钧越发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行吧,那就告诉李如松,尽快击退倭军,结束掉这场战争吧。”
赵志皋点了点头,又道:
“陛下,还有一件事情。贵州巡抚传来奏报,说对杨应龙的围剿又失败了,请朝廷继续增派兵马。”
“什么?”朱翊钧闻言顿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混账,一个小小的播州土司,都已经四五年的时间了,竟然还是平定不了?”
杨应龙的叛乱,早在万历十七年就已经开始了。
从时间来算,甚至比哱拜还要早了三年。
朱翊钧越想越是生气,怒吼道:
“云贵川的官员和将军都是做什么吃的!”
张位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陛下,播州的大山实在是太多了。那杨应龙一看到朝廷兵马进剿就躲到山里,根本不和咱们正面作战。”
“他的部下又对当地极为熟悉,各种骚扰下毒,咱们的大军是进退两难啊。”
朱翊钧太阳穴突突直跳,过了好一会之后才勉强控制住情绪,冷冷道:
“行了,朕知道了。等李如松那边结束了朝鲜战事,朕再处理杨应龙那边。”
镜头再度转回了朝鲜战场。
【碧蹄馆之战后,倭军很快重整旗鼓,以两万兵力转攻京城西北方的幸州山城。】
【朝鲜城将权栗以少数兵力击退日军,日将石田三成、吉川广家等负伤。】
【此后,明军和朝军也先后在多个战场发动攻势,也都被倭军依靠数量优势击退。】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双方的战线都陷入僵持和拉锯中。】
【这同时引发了朱翊钧和丰臣秀吉两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开始下旨训斥前方将领。】
明军帅帐之中,李如松缓缓开口。
“各位,陛下已经快要失去耐心了,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弄个捷报出来。”
“之前和你们说过的那个计划,你们都准备一下,三天后正式开始!”
在场的诸多明军将领闻言轰然应是,脸上都带着期待表情。
大的终于又要来了!
【三月初,在李如松的命令下,明、朝联军于整条战线上多路出击,大有要一举将倭军击溃的趋势。】
【倭军主帅宇喜多秀家不敢怠慢,同样也将倭军主力抽调一空,对联军进行防御和反击。】
夜色中,一支明军骑兵悄然出发。
从镜头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支骑兵在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每一匹马的四蹄上都用布精心地包裹住,尽可能地减少马在奔驰时候的声音。
此外,还给每匹马都带上了口笼,防止嘶鸣。
这支人数大约在三千左右的明军骑兵,在朝鲜向导的领路下,急速穿行于山林的小路上。
经过一番赶路,在破晓之前,他们终于抵达了预定的目的地。
远处,一座城池屹立,颇有气势。
它就是朝鲜王朝的都城——汉城。
领兵的李如松二弟李如柏只是将目光略略看了一眼汉城,就把视线移开,落在了汉城不远处的某座山丘上。
龙山。
这座山丘距离汉城并不算远,也就大概十里地左右。
龙山脚下,有一处倭军的大营。
这大营占地颇为广阔,看起来至少能容纳数万兵马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