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众卿家,不必挂虑,哀家自有主张,罢了,今日朝会到此为止,都散了吧。
嘶~文武群臣一听,这这这,这怎么说的,事在燃眉,怎么能就散了呢?可旨意已下,不敢违抗,群臣硬着头皮三三两两出离了朝堂。
当夜晚间,刘太后可睡不着了,翻来覆去她就琢磨这个事,她知道假传文书的幕后之人,绝不简单,辽国大军要南下侵宋,这个事就连哀家我身为一朝的太后,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的,而且事先还大张旗鼓给粘贴出来,贴的还哪儿哪儿都是,嗯,看来这幕后之人的目的,一来是为了威慑辽国,二来呢也是为了给我大宋朝传个信儿啊。可这是什么人呢?嘶~啊呀,难道一说这是赵祯暗中布置的,这个孩子竟有如此的心机吗?
就这么杂念纷呈到了后半夜,刘太后仍然是辗转难眠,干脆起身擦了把脸,坐在灯下拿着这份假造的文书,细细观瞧。这时候外患已平,刘太后静下心来再一看,唉呀~就见这封文书,落笔处起伏顿挫,有筋有骨,转折之间藏锋入纸,收放自如。字里行间带着魏晋遗风,正所谓起笔如山,收笔如锥呀,嗯~刘太后不由得赞叹一声:好手笔呀。
书中代言,这个事赶巧了,刘太后拿到的这封文书,正好就是白玉堂亲自手写的。/r,i?z.h?a¨o¨w+e-n?x?u.e\.¢c~o+m-
诶~刘太后就这么看呀看,哎吆~这时候她的目光就落在了文书的最后几句,江北戎备,南路调军,五方兵马,义士并起,弟子民夫,兄弟同仇。内安外定,则无敌不破。江北戎备,南路调军,五方兵马~
她叨咕过来,叨咕过去,最后啊终于是看明白了,哼哼哼~这几句话实则这是个落款啊,按着藏头诗的写法,这头几个字儿连起来写的分明就是:江南五义弟兄,这么六个字。
想那刘太后早年间漂泊江湖,见多识广啊,她一看这几个字儿啊,江南五义弟兄,她马上就明白了,哦~看来是这五个人干的,这是有意留下字号,卖弄卖弄,哈哈哈哈哈。
那位说是这样吗,一点不假呀,这是白玉堂有意留下的,为的就是让他们五义弟兄扬名露脸,这么好的机会能白白放过吗?但是其余的四鼠可没看出来,要不介断然是不能答应。
简短节说,转过天来,刘太后迫不及待传下旨意,要求皇城司在暗地之中你给我查,好好查查这个江南五义弟兄究竟是什么来历,身在何处,有什么本领。
这皇城司啊,就是干这种事的,结果查过来查过去,诶,最后还真就查出了眉目,说怎么着呢,皇城司接着了太后的旨意,不敢怠慢呀,就把白玉堂写的这封文书,命专人按着白玉堂的笔体,换了个内容,写了上百份,传抄各地,要求各地州城府县你们都好好看看,说笔下有这等功力之人不多,看看你们见过没有。
结果书信传到松江府,松江知府叫杜怀忠,这人啊其实不错,号称叫清风不染,铁笔断案,前者他闻听安乐侯肆意欺压常州府颜世昌颜大人,杜怀忠啊气坏了,但是官大一品压死个人呐,你能怎么着,只能是暗气暗憋。
今儿啊,他打开皇城司的来书一看,嘶~哎吆,这,这笔体怎么这么眼熟啊,嗯~我一定是见过,可在哪儿见过呢,思来想去,哎哟~想起来了,前些日有个号称叫锦毛飞燕的燕公子,这人是一位赏金杀手,他杀了采花贼郎红衣,把郎红衣开膛破肚之后,尸首悬挂于我这衙门外头,并且血字留书,写的是杀人者白玉堂。那几个字儿跟皇城司这封信里头的,一般无二啊。
杜怀忠不敢怠慢,连忙就把这个消息上覆皇城司,说是有个叫白玉堂的,乃是一个江湖侠客,此人的笔体跟您这个一模一样。
刘太后接着信儿啊,面沉似水,嗯~看来这个白玉堂隶属于江南五义,这个门户名不见经传,但是能探听到辽国入侵的消息,着实非同小可呀。来呀,接茬给我查,五义弟兄是什么人,白玉堂长什么样,画影图形,给我抓到东京。
一石激起千层浪啊,抓捕白玉堂,抓捕五义弟兄,可为什么要抓这几个人呢,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啊,很快大道边小道沿就传出风来,说是五义弟兄义薄云天,施展擎天手段,探查到辽国契丹人要领兵南下,这才连夜贴出文书布告,告诫大宋朝廷以及大宋子民,要早做防范,那辽国大军本已经兵行半道,结果愣是把这道文书给吓回去了。五义弟兄救了咱们大宋朝啊。
就这个消息,短短半个来月,传遍天下,江南五义弟兄的字号,一举成名。
啪~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上回书咱们说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