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有些疑惑,便开口询问道:“是否是我说的不对吗?”
要是旁人听到这样的赞誉,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会是这副神情。
沈母尴尬的轻笑一声,这江府真假千金的事情,她虽然一直在沈家村,也没有跟京中的人有什么往来。
但是看着之前发生的事情,想来这件事在京中也必然不是什么秘密。
李嬷嬷不知情,怕是平日在内宅不怎么打听外面的事情罢了。
而且这个事情只要稍稍一打听便也是知晓,没什么好隐瞒的。
于是开口道:
“没什么,只是没想到这件事情您竟然不晓得,这京里倒是早就传遍了的。”
说完就把江府真假千金的事情大概的说了一遍,至于其他的也是一笔带过,并没有细说。
倒不是想故意隐瞒,只是之之已经离开江府,之前回到沈家后,之之对江府的事情只字不提,而江府对这个养了十几年的女儿也置之不理不再往来。
想必也不再承认沈妙之这个女儿了,那她们自然也不好在提到江府,免得闹出什么误会就不好了。
听到沈母的话,李嬷嬷神色晦明,不用多想大概也能猜到事情的原委,怕是那江府对沈妙之原本就没有上心吧。
所以在知晓她不是江府的亲生女儿后,很快就能将她赶出了江府,怕是江府那位新寻回去的小姐,在这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想来这沈姑娘的遭遇也是让人唏嘘,看起来多好的一个姑娘啊,这江府真是没眼光,放着这么好的姑娘不要,将来必定是要后悔的。
李嬷嬷知道沈母怕是也不想说太多这江府的事情,她也不好再细问,等回到国公府再让人再去细细打听就是了。
于是朝沈母安慰了句:
“我看沈姑娘回了沈家也挺好的,你们家现在经营这个铺子也是有声有色,将来日子啊,肯定会好起来的。”
看这才刚过晌午,铺子里的东西都快卖完了,可不就是生意挺好的嘛。
而且虽说沈家是农户人家,但是一家人心思简单,日子虽说清苦一些,也未必比江府差。
能把养育了十几年的女儿说不要就不要了,这是有多凉薄啊,留在江府也未必就是好的。
“是是,借您吉言了!”沈母乐呵呵的应和着,这李嬷嬷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嬷嬷,说话做事都很妥帖。
和她说话就是让人很舒服,而且也不会嫌弃自己是贫苦人家出身的一个普通村妇。
“我从第一眼见到沈姑娘,就觉得亲近得很,看着她啊我就高兴。”
沈母不明所以,只当是李嬷嬷喜欢沈妙之罢了,顺着她的话笑呵呵的点头。
“我仔细这么一瞧,倒觉得沈姑娘跟我家夫人有几分相像,所以一看到她就更是想亲近亲近了。”
李嬷嬷边说着边看着沈母的神情,只见沈母脸色一僵,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就把话题岔开了。
“那真是我家之之的福气,她啊就是命苦,不过能得您的喜欢也是她的运气了。”
李嬷嬷正想说些什么,这时候正好沈妙之准备好了吃食,给她们端过来。
细心的放在李嬷嬷面前,笑意盈盈的说道:“这个是汤面,还有卤肉,都是我们家的招牌,李嬷嬷您尝尝看。”
因为看着李嬷嬷年纪也不小了,所以细心的准备了汤面,更软和暖胃一些。
李嬷嬷也不再继续刚刚和沈母的话题,顺着沈妙之的话应和道:“你真是有心了。”
看到李嬷嬷准备要吃东西,沈母也站了起来,笑着嘱咐李嬷嬷:“那您先慢慢吃着,我到前边先收拾去了。”
说完便和沈妙之离开去收拾东西。
看着沈母的背影,又想到她刚刚的神情,不免有些诧异。
这时候看着她和沈妙之站在一起,仔细瞧着,看长相确实不太像。
心中的疑虑不免加深,而心中也浮起一个似乎不太可能的想法。
于是吃过东西,悄悄在桌子上留下银钱,跟沈母和沈妙之两人告辞后便离开了。
回到国公府,原本想先去跟夫人回禀这个事情,但是又一想,这万一不是真的,岂不是又让夫人失望一回。
算了,还是自己先派人去打探一番,有了消息再说也不迟。
想到此,就唤来了靠得住的心腹,附耳小声的交代了一番。
心腹听后先是一喜,随后点了点头,应声后赶忙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