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内诸将士气昂扬。
大有一战灭朱权的气势。
这要是被朱权晓得了。
只能很是遗憾的告诉他们。
上一次他们就没能打赢。
实力翻了整整一番有余的他,李景隆就更不可能赢了!
李景隆这次学聪明了,不再派出先锋部队提前侦查情况了。
毕竟在朵颜三卫这张王牌面前,无论派多少支先锋部队,一旦遭遇上了,再想跑,可就难了。
索性李景隆浩浩荡荡的率领大军一同前往。
前后左右四军间隔,不会太长。
如此一来,就算有任何突发紧急情况,也完全够时间支援。
不给朱权任何可乘之机!
正月十五。
上元节。
这本是一个开开心心的日子,但此刻应天府内的皇宫,却是死气沉沉一片。
武英殿。
朱允炆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底下聚集的群臣们,愣是没一个敢出声的。
甭管他们平时谁是朱允炆的心腹。
现在都不好使。
谁敢先吱声,马上就是被朱允炆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他们也不是傻子。
虽然平日里净出些馊主意。
但一到事关他们自己的,个个怂的要死。
你瞧我一眼,我瞧一眼的。
底下群臣面面相觑,朱允炆则是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虽说是闭目养神,但那股子凶狠的气势,着实是给群臣们吓得不轻。
殿内一片死寂。
过了好一会儿。
“呼。”
朱允炆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
随即缓缓睁开双眸。
只见朱允炆一言不发的先是扫了一圈下方站着的群臣,沉默片刻后才终于开口道:
“诸位爱卿,说说吧,瞿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夜之间,瞿家十几口人,空了。
连个人影都没有。
这要不是有臣子前往瞿家关心。
怕是他们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瞿家十几口人,说走光就走光啦?
这里面若是没有旁人相助,朱允炆是定然不信的。
况且,如今朝廷即将商议给已经阵亡的瞿能追封,给一心为国的瞿家恩赏。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
瞿家举家搬离应天府。
这是个什么意思?
这让朱允炆不得不觉得其中另有蹊跷。
别说是朱允炆感觉事有蹊跷了。
群臣也同样如此。
只不过他们一时半会,也猜不出瞿家好端端的为何要举家偷偷逃离应天府。
眼见群臣迟迟不敢开口接过话茬。
朱允炆也下达了最后通牒。
“查!”
“给朕彻查下去,瞿家到底跑到哪去了。”
“倘若一周之内,你们不能将瞿家的下落告知于朕,便跪在殿外进谏吧。”
这一次朱允炆是真的怒了。
天子脚下,瞿家竟然悄无声息的举家搬离。
这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帝王,不可受辱!
眼见朱允炆态度如此强硬,群臣只得吞了吞口水,纷纷附和。
“臣等遵旨。”
朱允炆有些疲惫的大手一挥,示意群臣退去。
武英殿内的群臣大多都直接离开。
但还是有那么几人,留了下来。
其中以朱允炆身旁三大心腹为首。
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翰林侍讲方孝孺。
除去三人,还有户部右侍郎黄观。
吏部侍郎练子宁。
魏国公徐辉祖。
这六人,单独留了下来。
“陛下。”
黄子澄率先开口喊道。
朱允炆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片刻后,随即从袖中掏出一份战报。
这是李景隆亲手书写的战报。
凤阳卫指挥使,老将瞿通。
率领一万骑先锋部队,于莫州城下,被宁军生擒。
这份战报,看得朱允炆那是相当的无奈。
瞿家父子,其子瞿能下落不明,其父被生擒。
朱允炆本来看在瞿家父子对大明的贡献、对他也是忠心耿耿,自然是亏待不了瞿家。
可瞿家这连夜举家搬离应天的举动。
却是结结实实的刺激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