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代晋 > 第一三九九章 战备(二合一)

第一三九九章 战备(二合一)

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李徽希望能够结束这从汉未以来持续了两百年的混乱局面。希望能够真正的解除这种倾轧分裂残暴疯狂的混乱时代。因为李徽自己便经历了这个时代所带来的痛苦,也见识了更多的令人发指的罪行和普通百姓非人的痛苦。

正因如此,李徽才会仔细的考虑一些问题,而不是草率的出兵,草率的行动,以达到一个权宜的治标不治本的后果。

作为一个穿越之人,李徽深知,乱世的终结绝非只是靠实力强大这一个条件。长治久安的大一统的世界的建立,需要的是一系列的各方面的条件的达成。实力固然是一方面,顺势而为,占据道德制高点,赢得人心的拥戴等等都是条件之一。若无其他条件,所谓的依靠实力建立的世界就像是沙上之塔。

历史的教训告诉李徽,那些看似强大的靠着武力一统天下的朝代,想靠着愚民或者是暴力恐怖手段来维持统治的,最终都难以如愿。会被另外一个强权所代替。秦朝奋六世之余烈,以强大的武力一统天下,结果二世而亡,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妄图以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妄图以暴政维持统治,最终便是短命的下场。而长治久安的王朝,一定是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在实力之外作对了一些事情。

李徽并不责怪荀康苻朗等人在这方面的认识。他们受限于这个时代,用这个时代的惯性思维去思考问题,那是他们的局限性所致。而自己,既然经历的比他们多,便要主导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李徽需要时机。桓玄篡位,便是一个最佳的起兵的契机。以讨逆为名的举兵,更具有合法性和共鸣。起码天下人不会因此而反对自己。设若司马氏在位,自己若是悍然举兵的话,那便是道义上的叛乱,在道德制高点上便失去了先机。

李徽当然需要所有百姓的支持,民心永远是关键。\x·q?i+s,h¢e*n¢.?c_o′m¢得到百姓的支持,便有源源不断的实力的来源,便占据了权力的合法性的来源。这些道理,有些人暂时是不会懂的。

即便有所分歧,并不影响徐州上下的团结。因为徐州众人对李徽视若神明,他们亲眼看着李徽将徐州发展成今天的模样,看着李徽将一条条看似不合时宜的措施落实并且开花结果,看着李徽将徐州带上了一条强盛之路,自然是人人心中钦佩。言语或许不能令人信服,但是事实却是最好的说服他人的证据。务实大于务虚,是徐州上下绝大多数人共有的共识和品质,故而徐州这么多年来前进的方向一致,自然有了好的结果。

不过,即便决定了起兵讨伐桓玄,却也不能操之过急。李徽和徐州主要官员们都明白,此次起兵,将不再有任何的回旋余地,将是一往无前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行动。所以,各方面的准备必须要周全。

这种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是东府军的兵马战备,作战物资的准备。包括军队的调遣重整,火器火药兵器盔甲战马战车的全部的清点和供应,以及数量质量的大范围的检查就位。包括了后勤运送的调配的路线计划等军事作战和后勤方面的准备。

另外便是战前的动员激励,不仅包括了东府军将士在内的动员,也包括了徐州上下官员的思想的统一,徐州百姓的备战的动员在内。

正因为如此,徐州上下展开了一系列的轰轰烈烈的大调动,大动员,大运输,大调配的事务。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粮草的调运已经在决定出兵之后便开始。从北徐州以及淮阴等地调运来的粮草物资火炮火器已经提前开始向着广陵和临海郡两处调运。这两处将作为东府军进军的后勤据点使用,负责辐射京口淮西江淮之地的所有兵马的供应之需。

而军中的作战动员也已经开始,此番参与作战的兵马已经确定。以淮阴卫戍区的三万兵马和广陵彭城京口以及江淮四郡驻扎九万兵马为主力,组建成人数约为十二万五干人的大军。这支兵马将包括约七万步兵,两万骑兵,一万五干名水军,外加两万名火器兵在内,形成主力军团。

这样规模和数量的参战兵马,在东府军的作战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东府军兵马最大一次规模的作战调动,应该要追溯到慕容垂率三路大军进攻徐州之时。而那时,实际上东府军的迎战兵力也没超过十万。而此次,东府军在册的全部二十万兵马便动用了六成之多,堪称极大规模了。

此次作战以中部和南方的兵马为主,周澈率领的北方卫戍区的四万大军并没有调动南下,也是因为北方的局势使然。虽然整体北方的局势压力减小,利用慕容德作为缓冲的策略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