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而有序的备战进行了一个月之久。′幻!想,姬· *埂′辛`最\筷-终于,九月到来之时,万事具备。
九月初二,秋阳高照。淮阴北城大校场上旌旗招展,人头涌动。近五万大军在此举行誓师大会,并接受检阅之后将开拔奔赴战场。
此次誓师的五万兵马是淮阴卫戍区兵马,其余的兵马已早就开拔进驻京口广陵等军事要地,这五万兵马将代表所有的参战兵马接受检阅。
辰时过半,号炮声中,李徽率东府军诸将策马而来,直入校场之中。今日李徽骑黑色高头骏马,身着崭新的筒袖铠,鱼鳞状的甲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头盔上的红缨在空中跳跃似火。他的腰间左悬短筒火铳,右挂长刀。俊美的脸上神情肃然,修剪的整齐精致的胡须让他更显的颇为威严。
跟在他身旁的是一杆东府军高级将领,以周澈为首,两侧策马跟随的依次有李荣、郑子龙、蒋胜、周毅、朱超石、朱龄石、赵大春、郭大壮等人。一个个也是身形挺拔,神情威武。
在武将之后,更有荀康、苻朗、赵墨林、陶定、顾惔等徐州主要官员或策马或乘车跟随而来。
对所有人而言,此次起兵讨伐桓玄是徐州的重大事件,不仅是关乎徐州未来,也是关乎天下大势走向的重大决策和行动。所以,此次誓师大会,各地官员和武将都纷纷赶回淮阴,参加这重要的大会,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李徽一行来到校场中间的检阅台前,李徽翻身下马,一甩披风,一步步的走上检阅台的台阶。众人紧随其后,纷纷登上丈许高的检阅台。站定之后,苻朗缓步走到台前,高声说话。
“诸位将士,诸位官员,诸位徐州的父老百姓。今日是重大之日,想必诸位已经知道了我徐州将要起兵讨逆的重大消息。不错,我徐州将要起兵讨逆,讨伐桓玄这篡夺大晋的逆贼。这是重大的决定,也是我徐州之主的重大决定。今日在此聚会,便是为了誓师出征。闲言少叙,现在,请我徐州主公李徽,向诸位将士,诸位百姓说话。”
众将士高声欢呼,掌声雷动。
李徽缓步来到台前,团团拱手。台下欢呼之声不停,所有人的目光都瞩目在李徽身上,充满钦佩爱戴之情。李徽面带微笑,看着台下黑压压的兵马,也看着校场周边黑压压的百姓的人群。今日这大校场上不光是数万兵马,更有超过六万的淮阴百姓赶来此处参加此次誓师大会。所以,整个大校场上其实有十多万人之多。
在多次挥手之后,台下的欢呼声终于停息了下来。
李徽咳嗽一声,朗声开口道:“诸位徐州的父老乡亲,诸位徐州官员,东府军的将士们。今日,我等在此举行誓师大会,是要检阅兵马,誓师出征。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关乎到徐州的未来,关乎天下大势的走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此时此刻,我心中的情绪颇为复杂,既忐忑不安,又激动兴奋。心中可谓是百味杂陈,似有干言万语,但却不知该如何开口。/l!u~o-l¢a+x!s_..c¨o^m/”
顿了顿,李徽继续说道:“十五年前,本人十七岁。那时我和我的母亲一起生活在吴郡,托庇于吴郡顾氏之家。承蒙顾家上下照顾,让我母子得以栖身。承蒙顾家南宅东翁看重,给了我参与中正评议的机会,让我得以谋得入仕的机会。十八岁那年,我被授居巢县县丞之职。虽只是八品辅官,但对于我这寒门子弟而言,不啻于是天大的良机。诸位皆知,我大晋寒门子弟想要出头该有多难,而我能得到这个机会,自然要感激顾氏东翁的提携。关于居巢县中之事,我想诸位都已经很清楚我遭遇了什么。我淮阴茶馆的说书人似乎乐于将当年之事拿出来说给众人听,有些是添油加醋,有些是过于牵强之言。不过,在居巢县之中,我确实遭遇了许多难以言说的艰难。但我挺过来了。因为救灾护粮有利,我有幸为朝中诸公所知,并给了我机会。十九岁那年,我去到了京城,当了门下省的城门郎。呵呵,那可是个好差事啊,清闲舒坦,还能结识许多名士大族。也正是那时,我认识了许多影响了我一生之人,也学会了许多道理,长了许多学识。可以说,没有谢公王公诸位当世智慧之人的提携教诲,便没有我李徽之后的一切。虽然,故人已逝,可我依旧感激他们,怀念他们,景仰他们。”
李徽的声音随清风送达全场,虽然校场广大,但李徽声音清亮,中气充足,众人又是凝神静听。有大半人都能听的清楚。
对于东府军的将士和在场百姓而言,他们对于李徽的出身和经历自然是耳熟能详。因为在徐州,李徽便是如巨星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