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的无人机,终于诞生了!
它安安静静地卧在实验台上,流线型的机身泛着黑曜石般的光泽。
螺旋桨纤长有力,如利剑般蓄势待发。
云台相机机敏地左顾右盼,似乎随时准备起飞。
而最让人惊叹的,是机身内部。
密密麻麻的电子器件,整齐有序地排列着。
电源模块,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又极其精密的系统。
它们通过一根根五彩缤纷的线束,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犹如一个跳动的"心脏"
望着这个前无古人的杰作,李阳百感交集。
在这个物质匮乏,工业落后的年代,他硬是凭一己之力,玩出了一架"未来感十足"的飞行器。
而这,不过是个开始。
未来,第三代机芯片的加持下,无人机技术,必将在这片土地上,遍地开花!
想到这儿,李阳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他小心翼翼地抱起无人机,来到室外的空地。
而他怀中,却是一件颠覆时代的高科技产品。
这种强烈的反差,恍若隔世。
李阳深吸一口气,打开遥控器,推动油门。
轰隆!四个螺旋桨高速旋转,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
无人机猛地腾空而起,稳稳地悬停在半空中。
李阳试探着推动摇杆,无人机灵活地变换姿态,上下左右,如臂使指。
加大油门,它又飞快地冲出老远,盘旋飞舞,宛如一只欢快的小鸟。
李阳看得激动万分,毫不吝啬地测试各种特技动作。
无人机时而倾斜急速飞行,时而凌空急停悬停;时而来个垂直起降,时而又飞檐走壁。
李阳兴奋地操控着遥控器,无人机在空中灵活地翻飞着,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穿梭。
他不时变换着姿态和高度,测试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无人机猛地加速,以惊人的速度冲出老远,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又倏地凌空急停,稳稳地悬停在半空。
它时而来个垂直起降,螺旋桨带起一阵旋风,吹得地上的尘土飞扬;时而又紧贴地面飞行,机身几乎要擦到草尖,展现出超凡的地效飞行能力。
李阳紧盯着无人机的一举一动,操控越来越熟练。
不时变换飞行模式,时而定点悬停,时而绕圈飞行;时而来个特技飞行,翻滚,转弯,爬升,俯冲……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无人机则完美地执行着每一个动作,稳定性和灵活性都令人惊叹!即便是在大风天,也巍然不动,悬停得稳稳当当。
一个小时的飞行测试转瞬即逝,李阳却乐此不疲。
他开始进行一些极限测试,探索无人机的性能边界。
最高速度,最大爬升率,最远航程……一项项数据被他详细记录下来。
李阳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暗喜。
这架无人机的整体性能,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无论是动力系统,飞控系统,还是遥控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堪称完美。
更令他振奋的是,无人机展现出了极大的改进潜力。
目前这只是一架最基础的飞行平台,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装,相信性能还能更上一层楼!
"好一个跨时代的尖端产品!"李阳惊叹道,脸上掩饰不住兴奋的神色。
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作品超出预期,更令人兴奋的了。
他迫不及待地将无人机抱回实验室,小心翼翼地安放好,便开始下一步的工作——针对军用需求,对无人机进行功能扩展。
作为一名军迷,李阳对未来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早已有一个宏伟的蓝图。
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第三代芯片这个利器,再加上他对未来科技的了解,这个蓝图离实现,还会远吗?
当下,李阳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设计之中。
他决定首先从侦察功能入手,给无人机加装一套先进的光电吊舱。
这套光电系统,包括了红外热成像仪,低光度电视,激光测距仪等多种传感器。
可以在白天,黑夜,复杂天气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全天候搜索,跟踪,定位。
李阳一边绘制电路图,一边兴致勃勃地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