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啊,这里是连山镇。”她顿了下,试探性地问:“公子原本是打算前往何处,怎会掉进河里?”
其实她心底问题多如牛毛,好比他姓啥叫啥,家住何方,如何连系他家人等等,但苦于他不愿多谈,接下来则因为他发烧,所以就这样一直担搁下来了。
阑示廷垂眸不语。这说来倒也巧合,他才梦到公孙提起的连山镇,他竟就顺流往东来到了这儿。
“公子,我到连山镇是为了采买农作而来,这几天也忙得差不多了,大概顶多再三天,我就准备回京城了,不知道公子有何打算?”钟世珍见他又沉默着,只好道出自己的打算。
救人不过是举手之劳,可问题是她没办法一直待在这里,但要把他丢在这里,又不是她的处事风格。
“连山镇是个穷山恶水之地,哪来的农作采买?”他不答反问。
“呃……”钟世珍真是佩服他转移话题的功力,但至少有问她就能答,大不了待会再把话题绕回去就是。“其实就是我方才提到的药材,打从我在山脚下发现那些药材后,我就想法子把那些药材移株,托请镇上的农户替我栽种。”
“替你栽种?”
“就是我把栽种的法子和种植的籽交给农户,与他们订契,委托他们栽种、采收和干燥,契文上载明斤两价格,我照价收买,还可以替他们缴税。”
“……王朝里没有这种契作方式。”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够创造双赢才是彼此之福,再者我也没逃税,该上缴的税,我可是一笔笔都缴足的。”
他怔愕抬眼,觉得他这说法恁地酷似公孙令,不禁问:“为何不选择互市?”
“互市是不错,能将货物推到各大城镇甚至是邻国,这一点顶不错的,可问题是互市也有可能会间接哄抬价格,会啃蚀了农户的价格,转手高价卖给商户,等到百姓买进手时,都不知道已经翻了几成甚至是几倍,而我只要直接请人栽种,直接处理,平价就能卖给上门的客人,如此受惠的人不是更多?”当然啦,这是比较现代的做法,而她也只是想压低成本而已。
“可是连山镇连年水患,就算栽种了又有何用?”
“没有吧,这两年没听见连山镇有水患呀。”钟世珍像是想起什么,顿了下道:“对了,听他们说好像是三年前在隘口处截水道裁分支,然后又建了拦水堰之后,就没有水患了呢。”
阑示廷闻言,不禁轻呀了声。他把这事交代下去后,就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这法子真是行得通……如果公孙还在他的身边,他能做的会更多,也不致于犹如行尸走肉地度日。
“听说是皇上登基后下召建设的,就连税法也在登基后改制,王朝有此贤皇,是百姓之福。”她运气真好,来的正是好时机。
听说她刚来那一年,刚好换了个皇帝,而这个皇帝连年颁下德政,开启了太平盛世,百姓间莫不赞扬皇上贤明,而这两年她在外头走动,更加确定不只是京城百姓这么说,就连雒阳城百姓亦是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