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郡守府内。
曹操为阻刘备北伐,再授其以显赫军衔。
此刻,刘备已官至骠骑将军,官阶仅次于袁绍。
随着吴郡日益兴盛,府邸亦随之扩展,气势恢宏。
刘备端坐主位,左侧为糜芳、赵云、甘宁、朱桓、贺齐、陆议等将领。
右侧顾雍居首位,其下孙乾、诸葛瑾、糜竺、华歆、吕岱等重臣依次排开。
刘备望着满座重臣,沉声问道:“我军未来战略,究竟应出兵何方?各位有何高见?”
“子方,你且言之!”
糜芳咧嘴一笑,答道:“主公,我乃一介武夫。”
“今军师不在,主公指向何方,我便挥戈所向!”
这时,朱桓站起身,言道:“主公,现下曹操与袁绍于河北对峙,难以分身。”
“此乃奇袭许都,迎归天子的绝佳时机啊!”
“请主公速下决心,勿失良机!”
闻言,刘备眉头微蹙,心中确有犹豫。
近日接获天子密诏,圣上受辱,身为皇叔,自当挥师北上,解救圣上于水火之中。
况且,曹操大军皆集结北方,此诚偷袭曹操腹地之良机!
思及此,刘备再度问道:“二弟处,意下如何?”
陆议立即起身,答道:“回禀主公,关羽将军来信,目前我军坐拥江北,兵力强盛,披甲士卒已近十二万。”
“关将军已经与张辽将军商议妥当,若主公决意进击,我军可两路并进!”
“定能夺下豫州,陈兵许昌城下!”
刘备闻此,暗自叹息一声。
关羽坐镇淮南多年,虽无大型战役,但与曹操军的小摩擦频发。
显然,久居淮南的关羽,也想北上一展雄风。
眼见关羽亦倾向北伐,刘备心中的天秤,更添几分倾斜。
正当此时,诸葛瑾起身进言道:“主公,北伐并非上策!”
“曹操与袁绍官渡对峙,正为我们夺取荆州,提供了机会!”
“一旦拿下荆州,我军将占据主动权!”
“此乃当下最佳之计!”
“哈哈哈……!”
忽地,顾雍朗声大笑道:“子瑜所言极是!”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于此,而在名声!”
“主公乃汉室宗亲,天子亲封皇叔!”
“今许昌空虚,我军有实力北上,岂能袖手旁观?”
“若此时我军转而攻取荆州,世人将如何看待我们?又会如何看待主公?”
“放着天子不顾,却图私利扩张,恐将令主公大失人心!”
听罢,诸葛瑾眉头紧锁,无言以对。
毕竟,顾雍所言非虚,刘备若弃天子不顾,而自图发展,难免让天下失望。
这时候,华歆亦起身,附和道:“况且,刘表同为汉室宗亲,主公出兵攻打,乃是骨肉相残。”
“此举必将损毁,主公的仁义之名!”
刘备默默点头,心中暗赞顾雍、华歆之言切中要害,皆是他面临的难题。
“除子瑜外,诸位是否皆赞同北伐?”
旋即,孙乾沉声道:“主公,我军未必非北上不可,但许都必须前往!”
“但曹操老巢即在许都,北伐实则与曹操正面交锋!”
“趁此时我军兵强马壮,正可一举夺下豫州、兖州。”
“如此一来,即使曹操战败,袁绍南下,我军也能一战!”
刘备点头称赞道:“此计亦有可取之处。”
话音刚落,陆议起身进言道:“主公,此事还需待军师归来方可定夺!”
“军师南下之初,便已筹谋全局,现今情势料已在其预想之中!”
“我军若轻举妄动,恐与军师之策背道而驰!”
众人见陆议挺身而出,皆感意外。
这陆议得陆尘亲自栽培,年纪轻轻,胆识过人,竟敢于这等重要场合发声!
刘备望着陆议,面露赞许之色。
这少年人才难得,不仅智计超群,治理山越亦颇有成效。
刘备内心深处,亦对陆议寄予厚望。
朱桓目光如炬,凝视着陆议,冷声道:“此时非彼时,世事易变矣!”
“军师虽智计无双,但当下局势,焉能尽握手中?”
闻此,陆议不退反进,拱手道:“朱公,议年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