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寿春,我军一面整备兵马,一面缓缓后撤,示以决战姿态!”
“而且我军粮草充足,可持久对峙。”
“曹军疲乏不堪,久对之后,曹操必定撤军!”
“若有机可乘,一举击溃曹操主力军,彼时曹操将无翻身之日!”
刘备恍然点头,大笑道:“不凡之计,甚合我意!”
旋即,刘备便依照陆尘之策,开始部署起来。
……
与此同时,曹操大营中。
郭嘉面沉如水,沉声道:“主公,刘备显然已决意顽抗到底,誓与我军一决雌雄!”
闻此言,曹操神色凝重,问道:“诸位有何高见?”
荀彧随即出列,言道:“主公,我军连番激战,粮草所剩无几。”
“而且士卒疲敝,此时不宜再战!”
程昱亦附和道:“主公,还望三思!”
独荀攸、贾诩静立一旁,未发一言。
曹操见状,饶有兴趣地问道:“公达、文和,何故沉默不语?”
荀攸上前一步,言道:“回禀主公,我正思索当前情势。”
“不仅我军疲惫,刘备军亦是同样!”
“此刻两军对峙,胜负关键在于,谁先示弱一步!”
“一旦退却,对手必将乘势推进!”
“刘备看似退却,实则养精蓄锐,以退为进。”
“我料想主公此行,非为决战而来!”
贾诩点头应和道:“我与公达所见略同。”
“哈哈……”
曹操闻言,朗笑道:“还是公达深谙我心!”
“诸位皆知此时不宜战,我岂会不知?”
“此番前来,虽有泄愤之心,但亦有计较!”
“陆尘小辈屡次轻我,今日我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刘备四方调军,待其赶到。”
“我军却按兵不动,岂不是令其徒劳无功?”
郭嘉与众谋士听后,皆是一怔。
众人原以为,曹操调军是冲动之举。
未曾想,竟是为了扰动刘备大军,如同孩童游戏。
然而,却无人敢轻视其效。
荀攸急言道:“主公,两军僵持,于我军及刘备均是消耗。”
“不如遣使议和,共议退兵之策。”
曹操点头道:“我亦有此意,谁愿意前往刘备军中?”
郭嘉连忙答道:“嘉愿前往!”
曹操笑允道:“奉孝若去,此事定能成矣!”
正当此时,帐外侍卫急报道:“主公,刘备使者到!”
帐内众人闻言,无不惊讶。
曹操苦笑道:“陆尘小贼,真似我等心中蛔虫。”
“我等所思,竟难逃其法眼!”
贾诩唇角微翘,轻笑道:“现下,谁先遣使,便显露出弱势。”
“不妨我等假意欲战,使对方在谈判中陷于被动!”
曹操点头道:“文和言之有理!”
“在外设宴,迎刘备使者入内!”
不久后,只见一袭黑衣,纶巾束发,手持羽扇之人步入曹营。
诸葛亮入账,拱手施礼道:“在下诸葛亮,拜见曹司空!”
“诸葛亮?”
曹操面色一凛,问道:“两军对峙,刘备遣你何为?”
诸葛亮悠然扇动羽扇,言道:“此行,乃遵天子旨意,召曹司空北上讨贼!”
“另外,天子恐需迁都,烦请荀尚书暂赴寿春,筹谋迁都事宜!”
曹操怒指诸葛亮,厉喝道:“刘备大耳贼,派你来炫耀实力不成?”
诸葛亮笑容依旧,淡然道:“曹司空为汉室忠良,我家主公刘皇叔亦然。”
“昔日曹司空尊天子令,而今天子南下,我家主公恭迎。”
“皆是为国尽忠,何来炫耀之说?”
“临行前,军师曾告诫于我,双方略有嫌隙,恐生误会!”
“因此,曹司空北伐,我军愿献三十万石粮草,充作军资!”
“刘皇叔诚意满满,曹司空莫非想要拒绝?”
听罢,郭嘉知晓曹操心思,急问道:“我军北上后,刘皇叔又有何图谋?”
诸葛亮笑道:“曹司空北伐,我主刘皇叔将迎接圣驾,南下筹备迁都。”
“还有一事,军师特命我转述,此前与丞相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