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长安城。
庞统坐于郡守府主位上,手中卷轴轻展,沉声道:“如今,我军已控制了冯翊、京兆两地。”
“兵马驻扎郿县,但历经董卓、李傕之乱,这两郡百姓竟不足三十万!”
“昔日关中,曾是百万人口的繁华之地!”
张既自归顺以来,深得刘备信赖。
此刻,他面对庞统的感慨,苦笑回应道:“关中地域,曹操素来未曾重视,起初唯有我和钟繇二人才至。”
“近年来关中战乱不休,百姓或南逃,或遭掳掠。”
“众多人口涌向汉中、南阳之地。”
“同时,西凉各路豪强亦不断吸纳人丁。”
“即便算上京兆、冯翊、扶风三地,总数也未及三十八万之众!”
“曹操不愿在此过多耗力,便是因此。”
“地旷人稀,难以为继啊!”
陆议面色凝重,缓缓道:“目前我军兵力,仅及六万之数。”
“经数月整顿,战斗力尚可称道。”
“魏延将军正忙于招募新兵,虽已逾一万,但暂时还不能上阵。”
“我军之大患,在于缺少骑兵!”
“从潼关至天水,一路平原,无遮无挡!”
“而西凉韩遂、马腾皆以精锐骑兵著称。”
“眼下韩遂据金城,马腾占武威,原是相争以图制约。”
“现两家若真和解,恐怕意图南侵!”
庞统眉头紧锁,问道:“关键在于天水韦端,朝廷封其为凉州牧,对我军持何态度?”
陆议拱手作礼道:“回禀太守,我已派密使联络韦端!”
庞统轻轻颔首,旋即又问道:“去年河东等地,可有雪灾之患?”
张既闻言,点头确认道:“确有此事,南匈奴此次深受其害!”
“董卓之乱时,南匈奴趁机南下,长安女子遭劫上万。”
“虽今日曹操、袁绍相争,我军仍需警惕匈奴南侵!”
庞统重重点头,沉声道:“我受军师所托,诸事须谨慎对待。”
“韦端乃天子遣往凉州之人,应会投靠我方。”
“一旦韦端归心,我军在关中方能稳固!”
“各位暂且退下吧。”
听罢,陆议与张既恭敬应道:“遵命!”
……
另一边,天水冀城。
韦端正坐于刺史府,手中紧握着陆议的书信,目光深邃。
半晌后,他将目光转向堂下二人。
一为儿子韦康,另一则是谋士杨阜。
忽地,韦康沉吟道:“父亲,我西凉地处偏远。”
“刘备占据关中不假,但是否真迎天子,还需细查确认!”
韦端点头道:“康儿之言有理,义山,你意下如何?”
杨阜嘴角含笑道:“依我看,此事多半为真!”
“前次赴许昌,探查曹军虚实时。”
“我便风闻刘皇叔,在江东崛起之事!”
“刘备出身微末,屡败屡战,终在江东站稳脚跟,后又夺淮南、徐州。”
“直至我前往许昌,刘备以陆尘为主将,攻取荆州。”
“不出数月时间,荆州便易主刘备。”
“刘备自出江东,如同蛟龙入海,势力迅猛扩张。”
“短短六七年,已成天下第一诸侯!”
“随后曹操与其大战,再失关中。”
“陆尘此人智勇双全,助刘备迎天子并非不可能!”
“我等身为汉臣,自当尊天子为先。”
“曹操迎天子,因其枭雄本色,我等遵命于他。”
“如今刘备既迎天子,又是汉室正统,若我等怠慢,恐将来朝廷问责!”
韦端听罢,点头赞同道:“义山言之有理,让我再加斟酌,再做定夺。”
“尔等先退下吧。”
“遵命!”
韦康与杨阜正欲退出,门外却传来急促之声。
“报!刺史大人,有急报!”
韦端心中一凛,连忙喝道:“速进来通报!”
韦康与杨阜闻言,即刻止步,静待变故。
俄顷,一斥候闯入府邸,疾声禀告道:“刺史大人,韩遂与马腾结连羌族部众。”
“纠集兵马二十万,正向天水郡疾驰而来!”
韦端闻言,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