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辆63a水陆坦克在山脚处一字排开,炮口指向了三号山头的前沿阵地。
这个时候,徐明提前拿下一号山头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他把全部三挺89式12.7毫米口径重机枪部署在了一号山头的有利位置,直线距离七百多米。 在实践中,部队不会把89式12.7毫米口径重机枪部署在距敌七八百米之外,在训练中,远距离射击通常不会超过五百米。 尽管89式12.7毫米口径重机枪的有效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一如95式自动步枪有效射程四百米,但训练时,最远射击距离不会超过两百米,而且打的还是身靶。 89式重机太轻了,轻到三个人就能扛着它,在二十一分钟内跑完五公里——三脚架和枪身加起来才四十六斤出头,枪身重仅三十四斤! 单兵五公里越野标准负重是三十五斤,枪身的重量恰好在这个标准之内,是世界上性能最均衡、重量最轻的重机枪! 因此,步兵分队通常会将其抵近部署,用那12.7毫米口径的粗长子弹将敌地堡、轻装甲目标、有生力量集群打到魂飞魄散…… 当初研制89式重机时候,设计师从报刊上看到,苏联新研制的12.7毫米重机枪全重只有二十五公斤。作为师从苏联、对标苏联的我国军工,便将这个数据作为设计目标。 结果,后来才知道,二十五公斤不是苏联那款新重机枪的全重,而是枪身重量,加上三脚架后,全重达到了四十一公斤…… 按理说,徐明将全部三挺89式重机部署在一号山头,用于射击七百多米外的三号山头的侧翼,理论上可行,要知道89式重机对一公里外的目标,都有相当不错的杀伤力。 不过,我军历来习惯将作战预期做得很低,使用89式重机对五百米外的目标进行射击,会被认为对敌威胁不大。 可是,徐明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三具白光瞄准具,装在了89式重机上! 这样一来,导演部必须要认真考虑这三挺89式重机枪的作用! 反观试验部队这边,威力最大的是81-1式轻机枪,对两百米之外的敌目标的杀伤效果,大打折扣。 一句话,在当前对峙的距离上,试验部队打不到第九旅合成连,而第九旅合成连可以把试验部队按在三号山头上摩擦再摩擦。 时间到,第九旅合成连的火力准备开始,四辆63a水路坦克则对三号山头的前沿阵地进行精确射击,89式重机蓄势待发,只要试验部队的有生力量出现在侧翼,就会进入它们的射击范围,魂飞魄散是肯定的。 以122毫米榴弹炮连的火力密度、毁伤能力来计算,五分钟的火力准备之后,三号山头的前沿阵地、核心阵地都会被覆盖一遍,相当一部分工事扛不住这个强度。 李骁虎做好了心理准备,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导调组最后给出的结果是,他的前沿阵地工事被全部摧毁,核心阵地工事被摧毁一半,伤亡七人。 这个结果有些不顾实际情况了。 李骁虎的态度非常坚决,对导调组的中校说,“我坚持认为判决过重。我的前沿阵地、核心阵地工事做了防炮击加固,构筑有防炮洞,完全能够容纳我部所有人员。” 中校立即下令暂停,面无表情地说道,“122毫米榴弹炮的毁伤能力你应该是清楚的。你们构筑的工事,你们的防炮洞扛不住五分钟的炮击。现在的判定,实际上够轻的了。” 李骁虎笑着摇头,“我坚持我的意见。” 妈的,你们连看都没看一下,就认为我的工事扛不住122炮的轰击,敢说没有存着偏袒第九旅的心? 中校说,“好,申诉是你的权利,现在按照裁定重新部署,对抗继续。” 早就知道你们会出幺蛾子,只是没想到会这么下作。 关系到阵地工事能否继续使用、伤亡人数,这是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对抗的,等对抗完了申诉,还有什么意义? 张笑要据理力争,李骁虎突然伸手拽了拽他,很平静地说,“重新调整部署,打完再说。” 中校看了看李骁虎,把本子一夹,就站在那里看表了。 态度很明显了——不要试图拖延时间,哪怕超过一分钟,都是会被记录在案的违规行为,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裁定。 李骁虎惊讶于第九旅的下作,但情绪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他更不会蠢到现场和导调组争执,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举动。之前不时发生过对抗双方不服导调员裁判,进而动手打人的,这种事一旦出现,打得再好也会被裁定为失败一方。 演习演练模拟系统不完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基本上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