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公孙渊虽表面臣服,却一直暗中积蓄力量,犹如魏国北疆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他深知,内忧未除,外患又至,这天下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
与此同时,成都丞相府内,诸葛亮正凝视着墙上的巨幅舆图。案头的七星灯在穿堂风中明灭不定,映得他苍白的面容愈发憔悴。自上次北伐因粮尽退兵后,他日夜钻研改进运输之法,木牛流马的图纸铺满了书房。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陇西山脉的地形标记上时,眉头再次紧紧皱起。魏国在关中的防御日益严密,郭淮、张合等名将坐镇,想要突破谈何容易。
“丞相连日操劳,该歇息了。” 姜维捧着药碗轻声说道。诸葛亮摆了摆手,声音略显沙哑:“伯约,你看这陈仓道与祁山道,哪条更适合下次用兵?” 姜维顺着丞相的目光望去,沉思片刻后答道:“陈仓城池坚固,郝昭防守严密;祁山虽路途遥远,但可避开魏军锋芒,或许更有机会。” 诸葛亮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
建业的吴王宫中,孙权正与陆逊对弈。棋盘上黑白子犬牙交错,恰似当前复杂的局势。“孤听闻曹丕在训练水师,怕是对江东有所图谋。” 孙权落下一子,目光如炬。陆逊望着棋盘,从容答道:“主公勿忧,长江天险乃我江东天然屏障。不过,臣以为可遣使与蜀汉联络,重申联盟之约,以防魏国各个击破。” 孙权抚掌大笑:“伯言深得我心!即刻派人前往成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久,吴国使者来到成都。诸葛亮在丞相府热情接待了他们。使者转达了孙权希望重修盟好的意愿,并承诺在魏军伐蜀时,吴国将出兵牵制。诸葛亮心中明白,孙刘联盟是弱小的蜀吴对抗强大魏国的唯一选择。于是,双方迅速达成协议,约定互为犄角,共抗曹魏。
曹丕得知吴蜀再次结盟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他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这两个鼠辈,竟敢联合起来对抗朕!” 曹丕拍案而起,眼中满是怒火。司马懿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息怒。吴蜀联盟看似牢固,实则各怀心思。臣以为,可先取汉中,切断蜀吴联系,再图益州。” 曹丕沉思良久,最终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
公元 228 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拉开帷幕。他声东击西,扬言从斜谷道取郿县,派赵云、邓芝率疑兵吸引曹真主力。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出祁山,一时间,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魏国朝野震动,曹睿急忙派张合率五万大军抵御。在街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舍水上山,被张合断了水源,大败而归。诸葛亮无奈之下,挥泪斩马谡,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消息传到许昌,曹丕大喜过望。他决定趁蜀国元气大伤之际,出兵汉中。司马懿领命后,率领十万大军直逼汉中。然而,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延、吴懿等蜀将据险而守,魏军寸步难行。与此同时,孙权信守盟约,派陆逊、诸葛瑾率军进攻襄阳,牵制魏军。曹丕不得不分兵救援,进攻汉中的计划被迫搁置。
诸葛亮并未因街亭之败而气馁。他总结经验教训,加紧训练军队,筹备粮草。同年冬,他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包围陈仓。然而,陈仓守将郝昭早有准备,诸葛亮劝降不成,连续二十余日攻城不下。此时,魏军援军将至,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好退兵。在退兵途中,他设伏斩杀了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
此后几年,诸葛亮又多次北伐。每次北伐,他都竭尽全力,运用奇谋妙计。在卤城之战中,他大败司马懿,斩获魏军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然而,由于蜀道艰难,粮草运输始终是一大难题。加上魏国国力雄厚,能够迅速补充兵力和物资,诸葛亮始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在这期间,魏国也并非一帆风顺。曹丕在位期间,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激化了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他推行九品中正制,本意是选拔人才,却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此外,北方的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不时侵扰边境,也让曹丕头疼不已。
喜欢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