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马和无马,想必大家都知道有很大的区别。
不过熊部落有驴子的缘故,族人们还很少意识到,这种牲口,会给部落带来哪些变化。
张洪想要这些马想了好久,甚至连做梦都想,原因无他,就是为了减少在路上的时间消耗。原本部落的势力范围最多就是在几十公里以内,再远的地方,就无暇顾及到了。
这是因为部落的实际控制距离决定的,依靠步行或者乘驴,行动的速度并不算快,上限距离也短,交通好不好,切实影响着部落的反应和武力投送速度。
熊部落有了驴车之后,活动范围要比以前扩展了几倍,这是因为驴子、驴车的使用和道路的铺设多方因素,这才保证熊部落有充足的时间和运力,去收集周围的各种资源,用来保证部落的发展。
而马匹,在发明蒸汽机之前,几乎是所有人类文明赖以交通、作战的最重要的代步工具。
有了马匹,让熊部落能够探索更远地方,就成为了可能。
有了它,张洪可以带着族人去更北方,抓更多的野牛、野马回来,能够让族人省去很多原本需要浪费在路途上赶路的时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能够迅速地沟通起这片区域的其他部落,加强联系。
张洪带回来的这群马,几乎都是一些青壮年的马,按照马的寿命来看,足够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帮助部落干很多事情。
不过这些马的到来,如何安置他们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要让他们安全度过这个冬天,费了这么大的劲,还有十几个族人不同程度的冻伤,要是这些马损失了,那张洪得心疼死。
虽然这些马有着长长且浓密的鬃毛,可是这种刺骨的寒风还是会从原野上刮过来,带走各种生物的热量。它们在度过夜晚低温的时候,会聚集到一起,彼此用身体温暖着,即便如此,很多年老或者体弱的马,也很容易在寒冬中被冻死,这也是为什么张洪他们抓到的,都是一些年轻、强壮的马。
背靠着围墙,张洪在外面带人修了一个以竹木为原料的栅栏,占地大概10亩左右,并建造了几个带顶的木棚,用来充当养马的地方,这里,就是这个冬天的临时马场了。
为了方便驯服它们,在围墙里面,还修建了可容纳马匹夜间休憩的“马厩”,除了有顶之外,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道木头的矮墙把马厩分隔开,防止它们相互撕咬、伤害。
有了容纳他们的场所,还要有充足的食物。
所幸今年在很多地方撒下了草籽,夏秋的时候,族人们不怕艰辛,收割了很多草料储存了起来,堆放在西边,都快把旁边围墙给盖住了。目前部落的牲口快到1000头了,对草料的需求很大,经过张洪的计算,这些草料,估计勉强能让这些牲口吃到开春以后,所以不是太担心它们的食物。
解决了它们的温饱问题,那就要解决一下张洪的问题了。
这些马当然不是用来看的,更不是用来杀掉吃肉的,而是用来骑乘的。
在可以安稳地把他们当做坐骑之前,还要进行驯化,这些野马的性子可要野的多,从来没有被人骑乘过,要想让它们接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驯服了紫风这样高大的马,让张洪再来面对一大群体型略小的野马,张洪也有点发怵。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句话就算放到这群野马身上也能用得上,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和观察,张洪发现这群马隐隐分为两群,大的一群有130头左右,小的也有80多匹。
“就是你了,”张洪来到一匹马面前,这匹身高1.35米左右,额头处有一点黑色,浑身布满黑色和灰色的斑块,只比紫风要矮一点点,而且这匹马隐隐是一小群马的头马。只要能够驯服它,那这群野马的驯服难度就会低上很多。
还是老办法,用牛皮制成的带子,从马腹下方、前腿、肩膀处绕出,在背上绑好固定住,然后将从马嘴上延伸过来的皮革给并在一起,行动时,只要一拉缰绳,马匹就会根据缰绳上传来的力量,确定是走是跑。
翻身上马,背上传来的重量和嘴上束缚的带子让它惊慌起来,立马迈开蹄子,带着背上的重物往前奔跑。
张洪在马背上颠簸着,双手死死抓住鬃毛,这匹马要比驯服紫风的时候轻松些,感觉没有那么晃动,可能是这几天在紫风背上待久的缘故,果然,没坚持到半个小时,这匹马便败下阵来,低着头,吃张洪丢在地上的一小捆草料。
部落里适合的青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