珣的表姑母。
简欣兰叹了口气,“国子学名额总共一百五十个,其中还有读了五六年未能结业的,他们占着坑,导致每年也只能招收三五个,我们辞哥儿今年又没考进去,已经耽误了两年,现下也唯有鹿锦书院是条好出路,总强过上四门学。”
言语间全是对国子监四门学的嫌弃。
国子监正统儒家学只分了三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而三品以上包括三品官员家的嫡子庶子才有资格报名国子学,五品以上则是太学,二学位置紧张且名额有限,唯有剩下的四门学位置多,但四门学充斥大量平民百姓,三品高官怎可能让嫡子进四门学。
权衡一番,宋侍郎决定安排宋辞来鹿锦书院,为此不得不捐了一大笔银钱。
单从表面看,鹿锦书院远远比不上国子监,但其实只是比不过国子监的国子学,比四门学优势还是相当明显。
人少,环境清幽,书院先生卧虎藏龙,最重要的是简允璋也在其中。
近朱者赤,长期接触才学兼备之人,多少也能令宋辞增长些学问吧。
这位叫宋辞的少年郎,家中排行老二,乃宋鸢的亲二哥,可惜他并未继承进士亲爹的读书脑袋,于学问上表现平平,令简欣兰操碎了心。
既是来鹿锦书院念书,少不得要来给表舅母请安,所以宋辞随母亲来拜见程氏。
程氏觉得宋辞的脑瓜可能随了简欣兰才会如此,只笑道:“鹿锦书院清苦,不过既是捐了学银自然能分到独门独院的舍馆,你表弟住东泉门,若有什么缺了短了,只管问他要吧。”
却绝口不提让简珣指点宋辞的学业。
东泉门已经没有多余的舍馆,宋辞只能搬去北泉门。
简欣兰明示暗示数次,建议简珣也搬去北泉门。
程氏置若罔闻。
珣哥儿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没空照顾别人家孩子。
简欣兰讪讪然扯了扯嘴角。
宋辞全然不在乎表舅母所言的“清苦”,私心里不知有多欢喜,再苦也好过天天在阿爹眼皮子底下过活。
如今天高皇帝远,可算能喘口气。
在他看来,此行要去的不是鹿锦书院,而是自由的神仙岛屿。
是日天擦黑前就携奴唤婢浩浩荡荡迁往书院,成为书院的第六尊金主。
书院也就三类人能分到独门独院的舍馆:老师,有实力的学子,捐钱多的学子。
宋辞不喜欢念书但拳脚功夫相当不错,因而在少年郎中还挺受欢迎。
简珣面对他的到来并不意外,因为宋辞不可能考得上国子学,即便国子学再放宽十个名额他也进不去。
而宋家又不愿自降身份入四门学,只能选择鹿锦书院。
不过他挺喜欢宋辞这个人。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念书,宋辞更适合做武官。
“允璋!”宋辞从马上跳下来。
“逢止。”简珣含笑拱手。
宋辞的眉眼几乎与宋鸢一模一样,任谁都能一眼发现这是兄妹二人,但是二人性格相差巨大,宋辞大大咧咧,全无书香门第的细腻。
两人边叙旧边往简珣舍馆走去。
宋辞发现西泉门的舍馆与北泉门一模一样,若非门前种的花树各不相同,简直要分不清了。
他献宝似的递给简珣一只描金黑漆木匣,“喏,傻丫头给你的。”
他口中的傻丫头是鸢娘。
简珣微怔。
宋辞却帮他打开了匣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又是邵西的瓷器。”
旁人家郎有情妾有意的,不是送金钗便是送香囊,这俩人,除了瓷器还是瓷器,笑死个人了。
不过笑着笑着宋辞就捂住了嘴。
如今他已经不是简允璋的舅兄。
说起来还蛮伤感的,允璋和鸢娘除了互赠瓷器,送别的也不行啊。
简珣只呆了一瞬很快又恢复平静,“还请逢止代我转达谢意,也帮我告诉鸢娘一声,我已经很久未收集瓷器,以后也没空钻营这些,莫要她再为此白白浪费金钱。”
宋辞叹了口气,“好。”
简珣调开视线,淡淡凝望院中一株还未到花期的黄香梅。
莫名想到了梅娘,而一想到她,鼻腔酸酸涩涩,心也常常会痛,却又奇怪的甜蜜。
甜蜜的心痛。
鸢娘就从不令他痛。
和鸢娘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那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