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机甲战士。“爸,你看我画的机器人,像不像你说的那种单兵作战系统?”十岁的小姑娘举着蜡笔,刘海被台灯照得泛着金边,额角的疤痕是去年学骑自行车摔的,现在还能看出浅浅的印子——和李渊左眉骨的伤疤,在同一个位置。
李渊弯腰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指尖触到温热的头皮。厨房传来苏瑶切菜的声音,“咚咚”的节奏均匀有力,是她特有的切番茄手法,每刀间隔一厘米,大小刚好能裹住蛋液。抽油烟机的轰鸣声里,夹杂着李阳背英语单词的声音,发音标准得像磁带,是李渊用部队的“魔鬼训练法”逼出来的——每天听三十分钟,错一个单词罚抄五十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时,李渊正在帮苏瑶打鸡蛋。′5_4¢看/书¨ ,免.费+阅·读*屏幕上跳动的名字是“王助理”,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昨天在部门会议上,因为紧张把“市场份额”说成了“食堂份额”。他走到阳台接电话,阳台的晾衣架上挂满了衣服,李阳的校服衬衫,李悦的公主裙,苏瑶的碎花睡衣,还有他的纯棉t恤——都是最普通的款式,却在晚风里摇晃出安稳的弧度,比任何军功章都让他心安。
“李哥,赵总让你明天早上九点去他办公室,说要谈西区项目的事。”王助理的声音带着怯意,背景里有键盘敲击声,“他还说……让你带上所有的项目资料,包括你之前做的竞品分析。”
李渊望着楼下的菜市场。收摊的小贩正在收拾摊位,塑料袋被风吹得哗哗响,卖猪肉的老王举着砍刀在剁骨头,声音沉闷有力,和部队的起床号有种奇异的共鸣。他想起赵坤在超市说的话,“新兵连时你总帮我背背包”,语气里的熟稔太过刻意,像在铺一条看似平坦,实则埋满地雷的路。
“知道了。”他挂了电话,转身看见苏瑶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锅铲,围裙上沾着番茄汁,“是公司的事?”
“嗯,明天要见赵总。”李渊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锅铲,掌心相触的瞬间,两人都没说话。苏瑶的指尖有轻微的茧,是常年做家务和敲键盘磨出来的,比他见过的任何特种手套都更有质感。二十年前在医院第一次牵她的手,也是这样的触感,那时他刚从战场回来,手臂上还缠着绷带,她是实习护士,递过来的棉签带着消毒水的味道。
“赵坤这个人,”苏瑶突然开口,往锅里倒了点油,“上次家长会碰到他太太,说他在原来的公司,三个月换了三个部门,每次走都带走一大半客户。”油热了,她把蛋液倒进去,“李渊,我不是担心你搞不定职场那些事,我是怕你太累。你已经……不需要再证明什么了。”
四、书包里的硝烟
李阳的书包放在玄关柜上,拉链没拉严,露出里面的试卷——数学98分,最后一道大题的解题步骤,用的是李渊教的“逆向推导法”,从答案反推已知条件,是当年破解密码的常用思路。李渊帮他拉好拉链时,发现书包侧袋里有个陌生的信封,没有邮票,没有署名,厚度大约是十张a4纸。
“这是什么?”他把信封拿到客厅,苏瑶正给李悦检查作业,小姑娘的语文练习册上,“我的爸爸”作文题下面,画了个穿着西装的简笔画,胸口别着朵小红花。
“今天放学时,一个穿黑衣服的叔叔给我的,说一定要交给你。”李阳从房间出来,手里拿着擦好的水果,“他说你看了就知道,还说……不要告诉你妈妈。”
信封的封口没有胶水,是用细棉线系的活扣,打结的方式是特种部队的“紧急解脱结”,一拉就开。李渊的心跳突然加速,这种结法是他当年教给侦察连的,除了内部人员,不可能有人会用。里面的a4纸打印着模糊的照片,是他去年在公司年会上的发言,背景里的投影仪屏幕被放大,上面的财务数据旁,有人用红色马克笔圈出了几个数字——组合起来正是他当年在海外执行任务的代号。
“李渊?”苏瑶的声音带着担忧,她走过来时,脚步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怎么了?”
李渊迅速把照片塞进信封,手指的动作快得几乎出现残影。这个动作他练了十五年,在无数个需要销毁机密文件的瞬间,从未失手过。“没什么,可能是哪个客户的恶作剧。”他把信封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锁扣“咔哒”一声扣上,“明天上班问问就知道了。”
李悦突然指着照片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