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拱手回道:“长安君乃秦国封君,又是当今秦王之弟,更与李斯师出同门,想必对李斯的能力应有所了解。”
“正如此前我所悟,人如鼠,需择良境,李斯思来想去,求见长安君是最便捷的方法。”
这种上门自荐可不能谦虚,不要真等什么主君发现你的才华,然后若是发现不了就酸溜溜的说一句不识千里马。
自荐的时候那自然要说的天花乱坠,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李斯这话不够谦虚,但也是要告诉嬴安,他真的有才。
赢安陷入思索,他内心十分清楚,自己虽说不待见李斯,但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还是决定将李斯带走,再找机会引荐给嬴政。
毕竟,他和嬴政有着共同的志向,那便是先让秦国一统天下,在这之前,秦国绝不能被他国所败,否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无论个人喜好如何,在秦一统天下的大业途中,人才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此刻的嬴安深知,必须以大局为重,于是他转过身来,看向李斯,目光深邃,片刻沉默后,道:
“但是师兄可要做好准备!既知道我乃当今秦王之弟,就明白我只会依靠秦王,也只能是秦王。”
“而如今秦国朝堂吕不韦权倾朝野,秦王况且难以亲政,何况是我一个小小的公子,你既然对各国都有考量,就应该知道这一点。”
“你若是成为我的食客,卷入这秦国朝堂漩涡之中,那可是九死一生。”
“像是师兄这样的现实之人想必最为怕死,你可有儒家那‘舍生取义’的勇气?”
嬴安话音落下,李斯如受雷击,浑身一颤,被惊出一身冷汗,终于察觉到了问题所在。
“李斯……李斯……”李斯沙哑着声音,身上汗流浃背,一时间惶恐不安,不敢回话。
他光想着借嬴安这位大人物平步青云了,却忘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现阶段秦国朝堂的波谲云诡。
沉默片刻,他突然忆起当初为何放弃铁饭碗而毅然决然来到齐国拜师的场面,为了荣华富贵,他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于是他咬了咬牙,答道:
“李斯既已决心入局,便无畏生死。荣华富贵,功成名就,皆需险中求之。纵是九死一生,李斯亦愿追随长安君,共赴前程,以谋大业。”
嬴安微微眯起双眸,审视着李斯,沉声道:
“好!既然如此,我便答应师兄同我入秦了!但事先劝兄一句,莫要行差踏错,否则莫怪师弟无情!”
李斯拱手作揖,应声道:“李斯定当谨遵长安君教诲,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接着李斯连道几声些后,便弯腰倒退离开。
待远离了嬴安的视线,他方才缓缓抬手,轻触自己的后背,衣衫竟已被冷汗浸得湿透,整个人仍惊魂未定。
这便是法家的势与术啊,长安君短短几句话,便险些令他心理防线崩溃。
然而与此同时,李斯的眸中却也倏地掠过一抹炽热。
法家之术,乃是上位者施于下位者的手段,他李斯,亦渴盼成为那能凭一言定人生死的上位者!
……
嬴安继续垂钓,手握鱼竿,忽而问道:
“美人,你觉得李斯此人如何?”
妲姬怔了一怔,未料嬴安竟会问她此问,她不过一姬妾,对此实难明了。但这是否意味着长安君对自己有了些许信任?
心中这般思量,妲姬斟酌言辞答道:
“妾身不敢妄言,不过似这般贪恋权柄之人,恐不为众人所喜。”
妲姬不敢不答,只得依自身所想如此言说。
嬴安笑了笑,道:
“七国相互征伐,于这战乱之世,人人争权逐利,李斯看似贪恋权力,倒也无需嗤笑于他。”
“恰恰相反,于上位者而言,诸如李斯这般有所求、有所贪却又有才之人,才是最受其青睐的人。”
“若人人皆真正舍生取义,嘿,谁又敢用这些人?那只会使人难以领略权力之妙处,令君主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言罢,嬴安缄口不语,他凝视着妲姬,似见其正在思索,便暗自哂笑一声,他要的便是妲姬陷入思考,莫论自己所言是真理还是谬论。
人只要拥有了知识,只要开启了思考,便会去追寻‘自由’。
知识与思考,才是挣脱桎梏的必要法门。
……
阳光正盛,炽热的光芒透过茂密的竹林,在赢安的院子里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在光影下,嬴安的书童子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