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韩国注定就是那个倒霉的牺牲品。
嬴政也没多问为啥要等,他毕竟是当帝王的人,这时候那雄才大略的劲儿就上来了,哈哈大笑道:
“好!那就等!孤都等了这么多年了,还在乎再多等这一年?”
嬴政这一笑,仿佛整个宫殿都跟着震动起来,他心里清楚,为了实现统一六国的大业,这点等待根本不算啥。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嬴政表面上还是照常处理着秦国的事务,可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和嬴安的计划。
他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朝堂上的局势,提防着吕不韦搞出什么幺蛾子,一边暗暗给嬴安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虽然明面上不能大张旗鼓,但总能在关键时候给嬴安行个方便。
而嬴安呢,也没闲着。
他表面上在咸阳城里过着悠闲的日子,和一些文人雅士交往,可暗地里一直在收集关于韩国的各种情报,密切关注着韩非的一举一动。
他还时不时地去军营里转转,和那些将领们套近乎,为以后接手军队做准备。他知道,这一年的等待时间,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能出半点差错。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秦国的朝堂上依然是暗潮汹涌。
吕不韦虽然因为之前的一些事情有所收敛,但他的势力还在,依然在暗中盯着嬴政和嬴安,想找机会给他们使绊子。
不过嬴政和嬴安早就有了防备,吕不韦的那些小动作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而在韩国那边,韩非已经回国了,正如嬴安所料,他和韩国的权贵们很快就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韩非推行的法家改革措施,严重损害了那些权贵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抵制韩非,双方你来我往,争斗得越来越激烈。
韩国的朝堂上乱成了一团,各种政令无法顺利推行,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嬴安得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暗自欣喜,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正在一步步靠近。
他开始更加频繁地和嬴政商量对策,两人仔细谋划着每一个细节,就等着那最佳时机一到,便立刻行动,给韩国致命一击。
嬴政拽着嬴安,在章台宫里唠了整整一下午,那热乎劲儿,到了傍晚都还没散呢。
一个小宦官瞅准时机,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小声说道:“王上,那些奏章……”
这话一出口,嬴政才回过神来,瞧了眼旁边案几上堆得像小山似的奏章,只能满心遗憾地停下这场热聊。
嬴政给自己立了规矩,每天得批完一定重量的奏章才能歇着。
今天嬴安回来,跟他讲了这几年在秦国外面的那些事儿,还有在明德山庄的日子,又一起唠了唠天下局势,把古今各国的政策以及衰败原因都好好评了一番。
这要是搁现代,那就是俩爱吐槽的家伙喝高了瞎吹牛,可在这先秦时候,再加上嬴政和嬴安这身份,那可就是正儿八经地谈论国家大事。
正因为聊得太痛快了,嬴政一下午都没顾得上干活,估计今晚又得挑灯夜战咯。好在嬴政年轻力壮,熬个夜对他来说,也不算啥大事。
“天色不早了,安弟今晚就留在宫里住下吧。”
嬴政开口让嬴安留宿咸阳宫,顿了顿又接着说,“吕不韦那老小子虽说不敢在咸阳撒野,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安弟这段时间还是待在宫里更保险。”
不管是嬴安写的那本《德刑》,还是今天跟自己聊的天下大势,分析六国的那些毛病,都让嬴政心里清楚,自己这个安弟那可是有大本事的人,和嫪毐完全不是一路货。
所以当嬴安提出和嫪毐差不多的夺军权想法时,嬴政不仅不担心,还对他信心爆棚。哪怕嬴安不是自己安弟,就凭这一身本事,嬴政也会对他客客气气,关怀备至。
更何况他俩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那可是现在最亲的人了。
嬴政如今身边能用的人没几个,亲政之路也不顺,嬴安这时候回来,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嬴政心里别提多感动了。
自然而然的,他对嬴安的安全那是格外上心,就怕吕不韦暗中使坏。
这时候王宫的规矩还没那么严,把嬴安留在宫里住,嬴政也觉得没啥不合适的。
嬴安哈哈一笑,说道:
“王兄就算不说,我也正想提呢。这一路上被人追杀,我都快吓破胆了,待在这咸阳宫里,好歹能让我踏实点。”
嬴安身为长安君,在咸阳城是有自己府邸的,离王宫也不远。
虽说他也觉得吕不韦只要不傻,就不会在咸阳对他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