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能太重复了,但愿母亲留下的珠宝够多。
这些珠宝值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背后的意义。
时光飞逝,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秦王政九年就这么到了。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嬴安的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去和政哥谈天说地,或者到甘泉宫去哄赵姬开心。
剩下的时间,便全用来陪伴妲姬,每日游山玩水、寻欢作乐,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怎么看,嬴安都和七国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封君没啥两样,没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不管是吕不韦还是昌平君,对这位长安君都不敢有丝毫轻视。
相反,他坚决不任职,不插手秦国任何事务的做法,让这几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心里直犯嘀咕。
从道理上讲,嬴安在秦国没有任何官职,是没资格参加朝会的。
可他偏偏是秦国拥有最高爵位的封君,凭这身份,倒也能在朝堂上旁听。
在朝堂之上,嬴安始终坚守自己无官无职的“白丁”身份,从来不主动发言,对于国家大事,更是绝口不提。
哪怕吕不韦有意把话题引到他身上,嬴安也会拿自己无官无职当借口,一声不吭。
在朝堂上,嬴安真切地见识到政哥过得有多憋屈。
嬴政因为还没举行加冠礼,无法亲政,所以他提出的任何政策,都得经过吕不韦的审核。
要是吕不韦不同意,这事儿就只能搁在那儿。
而且,就算吕不韦不拿嬴政未加冠当理由,他也能联合一众朝廷要员,把嬴政的提议给拦下来。
要是嬴政坚持按自己的想法行事,那必然会有朝廷要员在吕不韦的暗示下,一本正经地分析事情的利弊,说这事儿根本行不通,恳请王上收回成命。
要是嬴政还是不听,非要下面的人去做,那下面的人就会表面上答应,背地里敷衍了事,原本能办好的事儿也给办砸了。
这样一来,嬴政就算想惩罚这些臣子都没办法,毕竟人家在他要求之前,就已经说过这事儿不靠谱,失败了自然是王上您的责任。
嬴政试探了一次,就被吕不韦用太极推手般的手段,把责任全推回到自己身上,之后便立刻收敛锋芒,主动放弃了。
嬴政心里清楚,要是身为秦王的他,每一项政策推行下去都以失败告终,来这么几次,肯定会有损自己的帝王威严,让臣子们对他离心离德。
有句话说得好,在政治上,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话用在秦王身上同样适用。
所以,嬴政也只能秉持着不做不错的原则,凡事都顺着吕不韦的意思,自己就像个应声虫。
要是嬴政亲政了,他还能找借口,利用秦王的身份,一点点削弱吕不韦的势力。可现在他还没亲政,根本没权力做这些事儿,只能任由吕不韦拿捏。
每次朝会结束,嬴安看到政哥那幽怨的眼神,心里就不自在,仿佛自己干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儿。
那眼神,就好像是自己把政哥的母亲怎么样了一样,可自己真的啥都没做啊!
不过,嬴政显然对这种状况已经习以为常了,不习惯也没办法,毕竟九年时间都这么熬过来了,要是还不习惯,估计早就被逼疯了。
只是偶尔,嬴政会向嬴安打听他的计划进展得如何,每次嬴安都用“快了快了”来敷衍过去。
实际上,嬴安也确实在等待时机,等待那个能改变局面的绝佳机会。
长安君府这边,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嬴安把自己在咸阳的府邸彻底清理了一遍。一直住在咸阳宫里实在是太不方便,所以在把府邸里的闲杂人等全部替换掉之后,嬴安就搬出了咸阳宫,回到了自己在咸阳的府邸。
吕不韦可不傻,在咸阳搞刺杀这种蠢事他绝对干不出来。
再加上如今自己府邸有宫廷禁军守护,安全方面倒不用太过担忧。
咸阳城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是秦国权贵们的聚居地。嬴安身为封君,府邸离咸阳宫距离并不远。所以即便搬到了外面,去咸阳宫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特别是嬴安把赵姬哄得十分开心,有时候就算他自己不想去咸阳宫,赵姬也会派人来请他。这让嬴安感觉自己就像个上班的社畜,只不过现在这份“工作”是当“男宠”。
不过,嬴安讨得赵姬欢心,政哥对此很是满意。赵姬毕竟是他母亲,要是可以,嬴政自然不想和母亲关系闹得太僵。
只是他自己的性格,让他很难拉下脸去哄赵姬,既然嬴安能够做到,那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