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安扶着妲姬坐下,轻声说道。
“以妾身的武功和内力,不会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的,公子尽管放心。”
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妲姬的母爱愈发浓厚,也变得越来越依赖嬴安,和普通女子没什么两样。
“好吧,你是高手,你说得对。”
就在这时,有下人前来通报:“君上,府外有人求见。”
正和妲姬亲昵的嬴安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说:
“我不是说过,除非是吕相邦或者昌平君来访,其他人我一概不见。”
身为秦国封君,如今回到秦国,自是引得无数秦国官员前来攀附,此外还有不少自诩有才之人,渴望能进入长安君府,成为食客幕僚。
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位封君或是像相邦这样的高官,门下都养着众多食客,这些人都盼着能通过主公的举荐,谋得一官半职。
毕竟,从古至今,当官都是众人梦寐以求的事。
当下人听闻外面有人求见,赶忙向嬴安禀报:
“回禀君上,来者自称是您的师弟,名叫李斯,来自明德山庄。”
作为长安君府邸的下人,自然知晓自家君上曾在明德山庄求学,所以一听李斯自报家门,便赶来通报。
“李斯?”嬴安微微一怔,旋即饶有兴致地笑了起来,说道:“看来他已有了决断,好,把他带进来。”
“喏!”下人领命,恭敬地退下。
妲姬听闻李斯到来,便欲起身回避。
嬴安却拉住她,说道:“你又不是没见过李斯,就留在这儿陪我吧。”
当下并非程朱理学盛行之时,并无家中女眷不能见客的规矩,贵族们带着姬妾一同饮酒作乐,反倒是常见之事。
妲姬应了一声,因大着肚子不便跪坐,便侧身坐在嬴安身旁,为他斟茶倒水。
没过多久,在那下人的引领下,李斯踏入府邸大堂,随即躬身行礼,说道:
“李斯拜见长安君!”
李斯依旧身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布衣,容貌虽普通,但在儒家的熏陶下,周身透着一股文质彬彬的气质,尽显儒家学子风范。
不过在嬴安面前,他显得格外谨小慎微,丝毫不敢懈怠。
李斯道:“李斯虽不知秦国朝堂内幕,但当今秦王已经二十有二,却依然没有加冠亲政,这种事显然是不合理的。”
“而这种不合理的事,必然有被打破的一天,只要等秦王亲政,就算吕相邦再不甘再不愿,也必然会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力还给秦王。”
“我听闻当今秦王刻苦勤奋,哪怕是没有亲政亦是每日阅读奏章,亲自批阅,可见秦王不是庸碌之人,吕相邦难以凭借自身权力控制秦王。”
“君上又是智慧通透,有经世之才,有着君上的辅佐,秦王也必不可能被吕相邦所操纵。”
“又吕相邦如今已是知命之年,谁人也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如何,而秦王正年轻力壮,君上更是还未及冠。”
“李斯思来想去,吕相邦最好的结局也是告老还乡,若是他不够谨慎而犯下错误,甚至有身死族灭的危险。”
说到这里,就连李斯自己都是心惊不已,感到一阵后怕。
要不是嬴安在明德山庄一番提点,李斯也不会去考虑那么多。
毕竟他年纪也不大,还不懂朝堂的波谲云诡。
当时的李斯,想的是试着在嬴安这里求得上进的机会,若是失败就去求吕不韦。
但是经过一番深思后他才发现,如果自己真的去当了吕不韦的门客,等到吕不韦失权的那一天,他的下场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站队,从来都是政治最重要的艺术。
你站对了平步青云,像是风口上的猪一样能起飞。
你站错了那就算有再大的才华,下场也必然是凄惨无比。
李斯这一次,是拿上了身家性命来站队了。
嬴安听着李斯的话,点头道:“很好,李斯你的这番话很好。”
“既然如此,你便先在我门下做事,等到机会到来,我自会举荐你,给你一个进取的机会。”
李斯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行礼道:“李斯谢过君上!”
对于功名利禄,对于权力,李斯有极大的渴求。
他曾为楚国一小吏,为了能得到更多,他竭尽全力拜得荀子为师,学成法家,为的就是将自己卖一个好价钱。
在李斯看来,秦国就是最好的去处,之前他觉得吕不韦是最好的买家,但是在一番利弊分析后,他才明悟,秦王与长安君,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