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为他们的钱在商场手里压着,是商场在靠自己的体量和他们谈判出来的霸王条款。
有没有例外呢?
也有。
品牌太强势,商场太想做,或者新雅这种连锁商场,他们在供应链上游谈判,顺势做了某个大品牌的总经销。
像新雅总经销的品牌,在自家某一个商场的业绩不佳,要撤柜,也会把这些产品带走,他们跟商超是两个体系,甚至他们自己不做了的时候,提前就通过地方商超团队帮忙,在当地找商户接盘。
也就是说,商场这种百货综合体,自身是在提供平台式的服务,你看成是高级物业,商业操盘手毫不为过。
它自己下场卖裤子、卖衣裳、卖鞋子?他们不专业呀。
如果说他们金城百货自己经销了某个品牌,以专厅形式出现,也是独立核算,该品相种类又多,商场其它商户不知道,关系比较隐蔽,或者不构成商场通吃的局面,也就罢了。
但金城商场却不一样。
他们直接杀进去,自己开百货大楼金店,自己下场卖黄金、白银首饰,卖宝石、玉石、金镶玉,这种首饰品牌厂家与厂家顾客高处重叠,因为商场自己直接做了,请问哪个卖珠宝的敢进场跟他们竞争?
商场自己的店可是连房租都没有呀。
名表也是的。
他们自己做的。
他们自己做,别人就说什么不进来。
要说自己做表,老传统了,因为百货大楼之前作为那个年代的特殊存在,职工家庭,谁不买块表?它表卖得好呀。当年卖得又好又挣钱,
他们自己就顺势做名表了。
但他们却忽视了,表这种东西,越发作为一种奢侈品,收藏品,而不是日用品,销量逐年降低……
你有多店你能消化。
你自营?你全是账面盈利,造成大量积压。
举着这些例子,令人不胜唏嘘。
钱争鸣一把拍大腿上了:“幸好我之前应聘,被王经理喊过来了,否则的话,这种商场真不知道从哪下手的?”
沈在心说:“金城作为商场,也没沉淀大批的会员什么的……管理意识上不去,发购物卡也主要是小额的,各单位发福利用的,他们知道咱们这边返点卖购物卡,有些人一买多少万,他们能直接气死。既然如此,我们金城这边儿还开什么商场呀?我们干服装,干超市,不就行了吗,”
王经理忍不住质疑:“他们活在世外桃源里吗?”
沈在心说:“以前干得太好了,你想想当年那个年代,最早破亿的企业,咱们当地人也认它,他们是一直吃老本,一直吃老本,他们转型,能给你转很多年,生意一不好了,又掉头走老路。所以我们也别可惜,眼下主要做这么几件事,首先是帮他们清货。”
钱争鸣点了点头。
沈在心说:“商场也不要怎么装修,一楼对外的位置,分出来当成门面租出去。”
钱争鸣连忙进行手工记录。
沈在心说:“层高不够,里头咱们不吊顶了,直接按照工厂风格装修,返璞归真,走轨道或者铁架样式,装灯,射灯,筒灯都这么装,地板铺出来,柱子包一包,消防上找个懂的人帮我们看看,如果不行的话,趁早改造,改造完之后,除了划出来的的地方清货,其它地方走租赁。”
钱争鸣迫不及待地问:“人员呢?”
沈在心说:“留一部分物业上的人管理卖场,留一部分清货,货物价值比较高的,有品牌,市场认可的,可以到友谊商场那边出清。剩余人员全部分流,做劳务输出处理,年轻的来友谊商场打工,年龄大的签给医院,办健康证。他们商场员工,多数都有健康证,也下社区医务室帮忙。”
钱争鸣不敢相信道:“他们不闹吗?我记得三百多员工的吧,快四百了。”
沈在心说:“你工资、社保照发,你闹什么?你自己不愿意干,那我没办法,你说是不是?”
王经理说:“那这样,不等于医院跟商场在发他们工资吗?”
沈在心说:“谈判时讨价还价,咱们做小人,能赚多少便宜赚多少便宜,真到做事情的时候,咱们得厚道,做这一切,就是给它一个转型的机会,否则商场也不开了,人你让他们闲着吗?分流出来,作为劳务输出,被我们你这边聘走,我们吃点亏就吃点亏,但他们就赢得一段时间。”
他说:“他们毕竟在市中心的地带,周围的人流量不小,广告词我都想好了,每天找几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