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皇子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敢言语。昭明帝看着既无天分也没胆色的六皇子,失望地摇头。五皇子见状,又神色镇定,声音清朗:“父皇,六弟想必是太紧张了,没有说全面。儿臣有一策。若边疆战事吃紧,我们可利用水路运输粮草,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减少损耗。同时,一早便在边疆设立军屯,让士兵们在战事之余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实现自给自足。此外,可与周边游牧部落进行贸易,用我们的丝绸、茶叶等物品,换取他们的牛羊,补充军粮。”五皇子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粮草之急,还考虑到了长远的边疆发展。虽然远水解不了近渴,若真粮草告急,水路恐怕也来不及。但总归想的会更加周全些,再加上他的年纪,能想到这么多,实在是不错了。昭明帝赞赏有加:“吾儿此策甚妙,既有应急之法,又有长远规划。”昭明帝又问道:“若朝堂之上,大臣们因政见不合,争论不休。甚至结党营私,威胁朝政,你们将如何处置?”勇王沉思片刻,说道:“儿臣会召集大臣们,开诚布公地听取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做出公正的裁决。对于结党营私之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昭明帝微微颔首,勇王的回答中规中矩,倒也没出错。五皇子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儿臣认为,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完善朝廷的议事规则和监察机制,让大臣们在合理的框架内发表意见。对于结党营私的行为,要早发现、早制止,通过分化瓦解等手段,削弱其势力。同时,引导大臣们以国事为重,摒弃私利。”五皇子的回答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完全展现出了他对朝政的深刻理解和驾驭能力。“小六,你怎么说?”昭明帝还不死心,对着地上的六皇子问道。六皇子满脸懵,他犹豫着说:“儿臣……儿臣会让他们都闭嘴,听父皇的。”昭明帝气得一拍桌子,怒喝道:“朝堂岂是你一言堂?大臣们各抒己见,乃是为了国家社稷,你如此简单粗暴,如何能治理好天下?”六皇子吓得浑身发抖,再次伏地请罪。昭明帝不再理会他,而是多次打量五皇子。心中暗暗思忖,此子有勇有谋,心怀天下,实乃储君之良选。考较结束,昭明帝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皆是朕的儿子,身负江山社稷之重任。今日考较,望你们能明白,治国理政,需有远见卓识,需心怀天下苍生。切不可因一时之私,误了国家大事。”三位皇子纷纷跪地,齐声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纷纷散去。而昭明帝唯独留下季回安。问道:“回安,朕的第二个问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