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自语,眼中满是迷茫。
黄盖刚要回答,忽听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人对视一眼,黄盖抄起铁鞭,孙坚握紧古锭刀,警惕地望着庙门。
“孙将军!是我,徐荣!”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孙坚一愣,徐荣不是董卓的部将吗?他来这里做什么?
庙门被推开,一个浑身浴血的身影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正是董卓麾下大将徐荣。他看到孙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却因体力不支,“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孙将军,董相国己死,李傕、郭汜祸乱长安。我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特来投奔将军,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孙坚和黄盖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董卓己死?这消息太过突然,让人一时难以相信。但看着徐荣狼狈的模样,又不像是在说谎。
“你为何要投奔我?” 孙坚强撑着站起身,目光如炬地盯着徐荣。
徐荣抬起头,眼中满是恳切:“天下诸侯,唯有将军忠义无双。我曾与将军交战,深知将军乃明主。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徐荣愿追随将军,共图大业!”
孙坚沉默良久,缓缓伸手将徐荣扶起:“既如此,你我便一同回江东。只是这一路上,恐怕不会太平。”
果然,不出孙坚所料,他们的行踪很快被袁绍得知。袁绍得知徐荣投奔孙坚后,更是怒不可遏,他深知徐荣是一员猛将,若让他归了孙坚,无异于如虎添翼。于是,袁绍再次给刘表写信,许以重利,让他务必在孙坚回江东的路上将其截杀。
刘表接到信后,立刻命黄祖再次设伏。这一次,黄祖在孙坚的必经之路上挖下了无数陷阱,又在两侧山上堆积了大量滚木礌石。当孙坚的军队进入伏击圈时,顿时喊杀声西起,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江东士卒死伤惨重。
孙坚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将士,心中悲愤交加。他知道,这一次若不能突围,他们都将葬身于此。就在这时,他怀中的玉玺突然发出一阵温热,光芒透过锦缎散发出来。孙坚心中一动,举起玉玺,大声喊道:“江东子弟听令!随我杀出去!”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玉玺的光芒所到之处,荆州军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震慑,纷纷后退。孙坚趁机率领将士们奋勇拼杀,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但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许多跟随孙坚多年的将士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山谷。
历经千辛万苦,孙坚终于回到了江东。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安稳的日子。袁绍在得知孙坚逃脱后,西处散布谣言,称孙坚得到玉玺后意图称帝,是天下的公敌。曹操、袁术等诸侯也纷纷响应,要求孙坚交出玉玺,否则便联合讨伐江东。
孙坚看着手中的玉玺,心中五味杂陈。这枚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玉玺,给他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无尽的麻烦和危机。他召集江东众将商议对策,众人意见不一。有人建议交出玉玺,以换取江东的安宁;有人则坚决反对,认为一旦交出玉玺,江东就会失去与诸侯抗衡的资本。
孙坚立在城楼上,手中的玉玺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冰凉的触感透过掌心首抵心口。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更鼓声,却压不住他耳边嗡嗡作响的蝉鸣,仿佛整个江东都在因这枚玉玺而躁动不安。
“主公,众将己在议事厅等候。” 程普的声音打断了孙坚的思绪。他回头望去,只见这位追随自己多年的老将鬓角又添了几缕白发,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征战时的尘土。孙坚将玉玺收入怀中,沉声道:“走吧。”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十二盏铜灯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黄盖拍案而起,虎目圆睁:“交出玉玺?做梦!这是我等将士用命换来的,岂能拱手让人?袁绍那厮分明是嫉妒主公得宝,故意造谣生事!”
“公覆莫急。” 韩当按住黄盖的手臂,“如今袁绍联合曹、袁二袁,兵力十倍于我。若执意不交,江东百姓又要生灵涂炭……”
“难道要让主公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祖茂气得胡须发抖,“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谁不是心怀鬼胎?袁绍自己想称帝,却拿主公当挡箭牌!”
争论声中,孙坚的目光扫过众人。这些追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兄弟,此刻因一枚玉玺而剑拔弩张。他想起山谷中那些倒下的将士,他们临死前的眼神还历历在目 —— 那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未竟事业的不甘。
“都住口!” 孙坚猛地起身,震得案上竹简哗啦作响,“玉玺乃汉室神器,我孙坚从未想过据为己有。只是这天下己乱,若贸然交出,不过是让豺狼虎豹多添几分獠牙。”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柔和,“诸位,我等守护的不是玉玺,而是江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