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孙皓对陆抗的猜忌也一扫而空,他亲自来到陆抗面前,向他赔礼道歉:“朕一时糊涂,险些铸成大错,还望陆卿家恕罪。” 陆抗连忙跪下,说道:“陛下言重了,臣身为东吴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为东吴效力。”
战后,孙皓下令彻查谣言的源头。很快,步阐的阴谋便被揭露。孙皓大怒,将步阐及其党羽全部处死。至此,这场因权谋而起的风波终于平息。
然而,陆抗深知,东吴面临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曹魏虽暂时败退,但实力依然强大,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他回到永安,继续加强防御,训练军队,为下一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在永安的日子里,陆抗时常会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危机。他明白,在这乱世之中,忠诚与权谋并存,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愿用自己的一生,守护东吴的安宁,守护百姓的幸福。
时光匆匆流逝,陆抗的威名在东吴愈发响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他的故事,在东吴的大地上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吴儿女。
而在遥远的曹魏,也时刻关注着东吴的一举一动。他们深知,陆抗是他们东进的最大障碍。一场新的较量,正在暗中酝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爆发。
自上次击退魏军,己过去三载春秋,城墙箭孔里新长出的野蒿随风摇曳,却掩不住斑驳的箭痕。
“都督,武昌急报!” 亲卫的马蹄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展开帛书的瞬间,陆抗的瞳孔骤然收缩 —— 武昌守将钟离牧称,近日江面频繁出现魏国商船,形迹可疑。更令人不安的是,建业传来密信,说朝中有人弹劾他拥兵自重,暗通敌国。
暮色笼罩中军大帐时,陆抗将地图在案上铺开。长江防线蜿蜒千里,看似固若金汤,实则处处是破绽。他的指尖划过武昌城的标记,那里是东吴长江防线的咽喉,若魏军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父亲,会不会是魏国的疑兵之计?” 长子陆晏捧着茶盏走进来,目光落在地图上,“如今朝堂上,步阐将军一党……”
陆抗抬手止住儿子的话。~d.u_o′x^i~a?o?s+h_u`o·.′c^o~m¨步阐,这位右将军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近年来与他明争暗斗不断。想起半月前步阐派人送来的贺礼 —— 一柄刻着 “功高震主” 的玉如意,陆抗冷笑一声,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
深夜,陆抗独自登上烽火台。江风裹挟着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忽然,江面上一点星火闪烁,接着是第二点、第三点,如鬼火般在夜幕中明灭。这是约定的暗号 —— 钟离牧发现异常。
三日后,陆抗率领三千精锐,沿江疾行。战船在浪涛中破浪前行,他站在船头,望着两岸起伏的山峦。此地山势险峻,若魏军在此设伏…… 正思忖间,前方传来战鼓声。
“报!前方发现魏军战船!” 斥候的喊声未落,箭雨己破空而至。陆抗迅速举起盾牌,箭矢钉在木盾上发出密集的声响。他眯起眼睛,透过硝烟望去,只见数十艘魏军战船呈雁形阵压来,船头绘着狰狞的虎头。
“变阵!” 陆抗的声音穿透战场。东吴水军迅速散开,战船如灵蛇般在江面穿梭。他注意到魏军旗舰上飘扬的帅旗 —— 竟是魏国名将羊祜!此人足智多谋,上次交手虽击退魏军,却未能伤其根本。
激战正酣时,后方突然传来骚乱。陆抗心头一紧,转身望去,只见一艘插着东吴军旗的战船急速驶来,船头站着的竟是步阐的副将。
“都督!步将军命我等前来支援!” 副将高声喊道。陆抗目光如电,盯着对方身后密密麻麻的战船。若此时让这些战船靠近,前后夹击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放箭!” 陆抗突然下令。亲卫们愣住了,望着那些同样挂着东吴军旗的战船。“违令者斩!” 陆抗的声音冰冷如铁。箭雨倾泻而下,副将脸上露出惊愕与愤怒:“陆抗!你竟敢……” 话音未落,便被乱箭射落水中。
原来,步阐早己被魏国收买。他假意支援,实则想与魏军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陆抗。陆抗在接到密报后,便将计就计,只等敌人自投罗网。
这场突袭战持续到黎明。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时,魏军战船大多己沉入江底,羊祜率残部仓皇北逃。陆抗站在船头,望着漂浮的尸体,心中并无胜利的喜悦。真正的危机,恐怕才刚刚开始。
回到永安,陆抗便接到了孙皓的诏书。皇帝对他击退魏军的功绩只字未提,反而斥责他擅杀同僚,命他即刻回京述职。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