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侧颜是那么明亮、那么的圣洁,偶然的一瞥,那个姑娘就进入了心里,赶也赶不走。
从那天开始,刘铭上课最常做的就是偷看那个在自己侧前方的姑娘的侧颜,特别是姑娘将滑下来的乌黑长发向上撩一下的动作多年后都曾入梦,偶尔姑娘看过来,赶紧收回目光,心脏如同擂鼓般跳动,是真的感觉脸好热。
一个北方农村来的普通穷小子,喜欢上了一个大城市的极漂亮的高干家庭家的女子。知道自己配不上对方,但就是喜欢。
不敢表白,接受不了失败的果,包括对方不接受自己的果,和接受了自己,自己给不了对方未来让对方失望的果。
只敢想着她,远望着她,关心着所有和她相关的消息。但从来不敢和人议论她。
她是自己所有听情歌、看小说时想象中的女主角。
莫名其妙的喜欢《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喜欢听《走过咖啡屋》,激动的不要不要的。虽然从来没和她一起喝过咖啡。
刘铭做了西年的单恋者。
最后离开那个大城市的火车开动时,最希望看到的那个身影没有出现,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真的不是主角,小说都是骗人的。
后来他几乎去过中国所有中大型城市,但那个他呆了西年的城市一次都没去过。
后来也一首在想,如果当年表白一下,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多年后的同学聚会,看到她幽怨的眼神,感觉自己可能真错了。但己经没有改错的机会了。有的事,真的只有一次机会。
那句话说的特别好,青春就是你可以回头看,但不可以回头。
但如果可以回头了呢?
两人吃着聊着,刘铭努力学着葡萄牙语,露娜丰富着自己的中文词汇,两人来到了保定八景中“市阁凌霄”的大慈阁。
据史书记载是由蒙古将领张柔初建于宋金时代。清乾隆年间被焚后重建。坐北向南,前有门殿3间,重檐三层,东西有钟、鼓二楼对称而立,阁高31米,气势雄伟,据称数十里外可见。
昔人有“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图金阁碧云端”之句。是保定著名的佛教圣地。
前世见惯了三山五岳、名山宝刹的刘铭,仍是兴致勃勃的带着美女好好逛了逛这地方名寺,真的是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普及了一下佛教常识,收获了笑脸几个,媚眼几双,兴矣哉。
出了大慈阁,开始往回走,选择步行去吃白运章包子。包子铺位于离大旗杆所在的总督署不远的马号附近。
马号是原首隶总督署驿站的一部分,在驿站失去作用后,就被改建成保定最早的商场。
“马号”在老保定人的泛指中是一组商场群落,包括天华市场、济善商场、两益商场、同益商场、西市场和第—楼,是老保定的商业中心区。狭义的马号指的就是济善商场,最多包括两益商场、同益商场和西市场。
在这里熙熙攘攘汇聚了各色人等,小贩的叫卖声、说书艺人的说书声、女艺人的唱曲声、行人的欢笑声、车马声不绝于耳。老马号独具特色,别具风格,在繁华的背后体现了一股浓郁的“老保定味”。
白运章是保定回民,自幼习武,曾带着徒弟在两益商场打把式卖艺推销大力丸。1924年,低价买下了一家停业小饭馆开起了包子铺,先由徒弟经营,自己仍摆场子卖药。包子铺的买卖日臻兴隆,才放弃打把式卖药。
包子铺位于济善商场西街偏南路西8号,铺子南边往西有一条横巷通新市场,交通便利、客源丰足。
包子铺三间门脸,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天井式两层楼,楼下依托几根大柱分隔成几个区间,分设散座,楼上环走廊有12个雅间。
临街有南北两门,两门之间是大玻璃窗,制作包子的巨大面案就置于窗下。每天营业时间都能隔窗看到十几个身穿白衣、头戴白色清真帽的工人围案而作,看不出男女,应该都是男的。案上有两个馅料冒尖的大盘,工人一手持馅尺,一手取皮,馅到一挤,就是一个。速度之快可谓目不暇接。
两个擀皮工人主业擀皮,辅业奏乐。一根细长的枣核状小面杖,从案上抓起,发出碰声,撒手放到案上擀皮,发出颤击声,一手将面皮归堆,一手将面杖在案上一立,再出第三声,于是一边面皮在快速供应着,一边伴随着“碰、撒、碰碰撒、碰碰撒碰撒碰撒......”声音清脆,节奏鲜明。实在是有声有色的生意宣传,还未进屋就让人有了食欲。保定民谚就有“白运章包包子,打对了点!”这也是保定市井一景。
这是白运章最大的特色,整个建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