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了,就是让张大山兄弟掌握所有流程和供应商。李老黑能熬到年末才说,没闹任何幺蛾子,坦荡的说出要走,实际有点出乎刘铭的意料,只能说现在的手艺人底线远高于后世。
民国二十五年的木工作坊,刘铭要求不高,只要做好现有货车的维护和更新、地道需要的各类木工活就行。刘铭给张大山的要求就是宁可慢工出细活,不要忙中出错,稳住就是大功一件。
到白灰窑,刘铭碰到问题了,白灰卖不动了。公路从岭东至县城西十华里,新建了五座白灰窑。
一九九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遇到的问题提前五十多年出现了。
这是中国农民的通病,因知识水平、眼界所限,他们很难找到挣钱的门路,看到周边有人挣钱了,几个兄弟一合计,能干,各找门路凑点钱就开干了。这样做的恶果是同质化恶性竞争,好处是很容易形成产业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衬衣镇、毛巾被村,甚至晋江的运动鞋一条街都是类似成功的例子。
但这白灰不行啊,需求只有基建,现在可没有PPP,没有政府扶持、投资主导。
没办法,降价吧。
到新刘庄的蛆粉厂,发现另一个问题。
现在的负责人是王娟的嫂子、大姑姐赵秋花和丈夫王秀岭,王娟的大哥。王秀岭之前一首在县城作伙计,但看到家里日子越来越红火,本是一家支柱的自己快被边缘化了,年中就辞工回家了,先是帮着王娟,在王娟快显怀了,就和媳妇接过了这块业务,但主导者明显是赵秋花。
因为保定的饲料厂今年业务开拓不利,七成以上收入仍来自刘庄,蛆粉己有近千斤的库存。刘铭安慰了夫妇俩,要求明年产量至少不低于今年。明年饲料厂如果放量明显,他们要跟上节奏。
最后一站是商店。现在主事的是王南,负责野菜、山货收购的刘老忠的大儿子刘新民帮着他。两块业务共雇佣着十二个人,刘庄七个,古井西个,王庄一个。目前这里己经成了附近各村布匹、日用百货、食盐、白糖的首选购买地。大有和古井齐平的意思。
刘铭对这块业务期望很高,他还记得,抗战起后这里将会是周边百里最大的集贸市场,怎么能不抢这个先机。
但问题是一首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主事人,王南明显弱了点,刘新民心眼又太多。将业务交给村里,他又舍不得。这是刘铭最纠结的一块业务,也是发展的最不理想的一块业务。要不,把王东调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