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没有正面回答:"请各位专家跟我来,亲自看看'曙光一号',再做判断。免费看书就搜:搜搜小说网 soeo.info"
评估团被带进了总装室。为了这次评估,房间己经重新整理过,显得宽敞而明亮。正中央,一台外形简洁的设备安静地矗立着——那就是"曙光一号"。
与评估团成员想象中的庞然大物不同,"曙光一号"看起来相对紧凑,大约两个书柜的体积,外观设计简约而大方。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革命性计算机?"一位军方技术专家皱眉,"看起来太简陋了,里面装了什么?"
另一位科学院院士也表达了疑惑:"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都是电子管结构,体积庞大,需要专门的冷却系统。这么小的设备,怎么可能达到报告中声称的性能?"
专家们围着"曙光一号"转了一圈,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从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看,几乎没有人相信这台设备能够实现声称的功能。
李长生并不急于解释,而是请大家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就坐:"各位专家,与其听我长篇大论,不如首接看一看'曙光一号'的实际表现。请允许我做一个简短的演示。"
评估团成员在前排就座,神情各异,但大多数人眼中都透着明显的不信任。甚至有几位专家私下交换着嘲讽的眼神,仿佛在说"又是一场哗众取宠的表演"。
李长生站在操作台前,从容不迫地按下了启动按钮。
没有轰鸣,没有震动,甚至没有明显的电机声。"曙光一号"几乎无声地启动了,只有几盏指示灯依次亮起,证明它己经开始运行。
这异常安静的启动过程引起了专家们的第一波惊讶。按照他们的经验,大型计算设备启动时应该伴随着一系列声响——散热风扇的轰鸣、电子管加热的嗡嗡声、继电器的咔嗒声。
"为什么……几乎没有声音?"一位年长的院士忍不住问道。
李长生微微一笑:"因为集成电路比电子管产生的热量少得多,不需要大型散热系统。而且,'曙光一号'的能耗只有传统计算机的五十分之一,自然也就安静得多。"
专家们交换着疑惑的眼神,但没有人发表评论。他们都在等待,等待这台神秘设备展示它真正的能力——或者暴露它的虚假之处。
"我们开始第一个演示。"李长生宣布,声音平静而有力。
李长生走到操作台前,在键盘上迅速输入了一串指令:"首先,我们测试'曙光一号'的基础计算能力。"
他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递给评估团团长:"这是一组涉及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组的复杂数学问题,共计一百道。根据我们的估算,手工计算需要至少六个月时间,传统电子管计算机需要两周左右。"
团长接过文件,翻阅了几页,脸色变得凝重。他示意其他几位数学专家过来查看。专家们仔细检视后,纷纷点头确认这确实是极其复杂的数学问题集。
"请几位专家随机抽选十道题目,我们现场计算。"李长生建议道。
评估团从文件中挑选了十道最为复杂的问题,一位年轻助手将题目一一输入计算机。整个过程中,评估团成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确保没有任何预设的程序或答案。
"输入完毕。"助手向李长生点头示意。
李长生按下执行键:"现在,计算开始。"
房间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盯着屏幕,等待结果的显示。按照专家们的经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微分方程,电子管计算机也需要至少几分钟时间处理。而这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
屏幕闪烁了几下,随即开始显示计算结果。数字和符号以惊人的速度滚动,方程一个接一个地被解出,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
整个计算过程只持续了47秒,十道复杂的数学问题全部解决,答案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这……这不可能!"一位数学院士失声叫道,声音因震惊而变调,"这些方程,我们用电子管计算机至少需要十个小时!"
另一位专家己经站起身,走到屏幕前仔细查看结果:"答案是正确的,我刚才用简化方法粗略验算了其中一道,结果完全吻合……"
"速度太快了,快得不可思议……"旁边一位北极熊留学回来的专家喃喃自语,"即使是北极熊最先进的БЭСМ计算机,也不可能这么快……"
评估团中爆发出一阵骚动,专家们纷纷起身,围到屏幕前核对答案。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