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工业部的老专家站起来:"李所长,我想问一下,这台发动机的寿命有多长?能否满足实际作战需求?"
李长生点点头:"根据我们的测算和初步测试,发动机的基本寿命在300小时以上,完全满足战斗机的使用要求。当然,这个数据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
又一位专家提问:"李所长,这个发动机从零开始设计制造,仅用了六个月时间,这在国际上是不可想象的。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李长生微微一笑:"关键在于我们采用了全新的研发方法。传统发动机研制主要依靠经验和反复试验,耗时耗力。而我们利用'曙光一号'计算机进行大量模拟和优化,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了大部分设计验证工作,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同时,数控机床技术确保了零部件的一次成型,减少了制造环节的反复调整。"
提问持续了半小时,李长生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清晰、专业的回答,没有回避任何技术难点,也不掩饰目前存在的不足。他的坦诚和专业,赢得了在座所有人的尊重。
最后,肖文彬主任宣布:"下面,请工作人员将实物发动机运入会场,让大家近距离观摩。"
会场后门打开,十几名工人推着一个特制的推车缓缓进入。推车上,稳稳地放置着"长空-1"发动机,在灯光照射下,银灰色的金属表面闪烁着冷峻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