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雾笼罩着京城西郊,仿佛一层薄纱遮掩着这片神秘的区域。凌晨五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时,"飞龙工程"火控系统研发基地里己是灯火通明。
"雷达火控小组"的临时办公室设在一栋普通的二层砖房内,房间不大,但如今挤满了各种图纸、器材和忙碌的研究人员。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草图,几张拼接在一起的大黑板上写满了各种技术参数和构想。
李长生站在主黑板前,手里握着一份刚刚整理的资料。两天来,他组织团队对国内现有的雷达技术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结果令人沮丧。
"同志们,"李长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凝重,"经过全面调查,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雷达技术领域,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神情凝重。他们中有无线电专家、电子工程师、数学家、物理学家,甚至还有几位从北极熊国留学归来的年轻科学家。
李长生翻开手中的资料,继续说道:"目前全国范围内,能够称得上'雷达'的设备不超过10台,全部是进口或援助产品,而且大多是地面防空雷达,与我们需要的机载火控雷达有本质区别。"
他指向黑板上的一张示意图:"机载火控雷达需要小型化、轻量化,同时要在高速、高空、高振动环境下保持稳定工作,这对技术的要求比地面雷达高出数倍。"
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中年教授举手:"更糟糕的是,我们连最基本的雷达天线都无法制造。精密天线需要特殊的金属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