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连载四百二十一)

(连载四百二十一)

稻香里的记者节

清晨六点半,林小华已经站在办公室窗前,手里捧着那份被翻得边角微卷的产业发展报告。\2.c¢y,x~s?w-.?n¨e-t/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西装口袋里那张写满关键数据的小卡片,这是他一早起来又重新誊抄的最新数据。

“林县长,您来得真早。”政府办主任王建民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茶。

林小华接过茶杯,温热透过杯壁传递到指尖。“今天可不能出半点差错,省市媒体都来了,是宣传我们西城的好机会。”他啜了一口茶,苦涩中带着回甘,就像这些年西城县产业发展的历程。

八点四十分,两辆大巴缓缓驶入县委大院。林小华快步迎了上去。车门打开,二十多名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鱼贯而下,县委宣传部长黄海峰正热情地向他们介绍着什么。

“各位媒体朋友,这位是我们县的常务副县长林小华,今天的产业发展情况将由他为大家详细介绍。”李红梅向林小华使了个眼色。

林小华上前一步,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来到西城,恰逢记者节,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致以节日的问候。”

省电视台记者张明第一个伸出手:“林县长,听说西城县这几年产业发展很有特色,我们今天可要好好取取经。”

林小华握住对方的手,感受到对方手掌传来的力度。“张记者过奖了,我们西城是小地方,但确实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今天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寒暄过后,所有人登上大巴。林小华坐在第一排,透过车窗看着熟悉的街景一一掠过。他悄悄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小卡片,又核对了一遍数字……

“林县长看起来有些紧张?”坐在旁边的《安城日报》首席记者赵敏笑着问。

林小华收起卡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赵记者见笑了。面对各位专业人士,总怕自己掌握的数据不够准确。”

“您这种认真态度让我们很敬佩。”赵敏拿出录音笔,“不如趁路上先给我们透露些亮点?”

林小华调整了一下坐姿:“我们西城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比如今天要去的小店村,3400亩水稻全部与秦龙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农民种粮不愁销路,价格还有保障。”

两辆大巴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西江镇小店村。村口处,镇党委书记刘仁华和村支书刘万顺已经等候多时。

“欢迎各位领导、记者来小店村指导工作!”刘万顺的声音洪亮有力,与他的年纪有些不符。

刘万顺带着大家走向村口的展板:“今年我们村水稻订单种植面积3400亩,全部按照订单协议卖给了秦龙公司,总产量442万斤,销售收入397.8万元,人均增收1260.86元。”

“刘书记,3400亩稻谷全卖完了,村民吃什么?”一位年轻记者突然发问。

林小华心头一紧,这正是他预想过的问题。只见刘万顺不慌不忙,指着远处山坡上零星的田块:“问得好!这3400亩是集中连片的优质稻田,村民还种植了约550亩分散的‘口粮田’,完全够吃。有些村民还用稻谷酿酒、加工大米出售呢!”

刘万顺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米:“这是我们村的原生态大米,没打农药,用的是有机肥,煮饭特别香。”他递给那位提问的记者,“待会儿每人都有20斤带回去尝尝!”

记者们发出一阵笑声和赞叹声。林小华暗暗松了口气,向刘万顺投去赞许的目光。

参观完稻田和茶叶基地,临行前,刘万顺果然指挥几个村民搬来了一袋袋包装精美的大米。“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各位记者朋友帮我们小店村的大米宣传宣传!”

《农村新报》的记者李强接过米袋,打趣道:“刘书记,您这是'贿赂'媒体啊!”

刘万顺搓着手,憨厚地笑了:“这叫‘体验式宣传’,好东西要让大家先尝到嘛!”

大巴再次启程,前往下一个参观点。林小华透过车窗,看到刘万顺站在村口,一直挥手直到车子转弯。他想起前第一次来小店村调研时,村里还是泥巴路,村民守着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如今,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和特色产业,村民的腰包真的鼓起来了。

中午十一点半,采访团回到县城西城宾馆用餐。县委书记鲁为民特意过来与记者们见面,并安排林小华负责接待。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辛苦了,我们西城条件有限,粗茶淡饭还请包涵。”林小华举起茶杯,“因为下午还有行程,今天就以茶代酒了。”

《都市晚报》的记者王磊夹了一筷子当地特色的腊肉炒笋干,赞不绝口:“这腊肉味道真地道!林县长,听说西城的腊肉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