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帝王像
景道士是银行的常客,听说有上百万的存款,经理专门为他开了一间贵宾室。?s/s¨x¢i~a,o^s/h·u!o\._c′o~m¢将将安排好,一行四人进了大厅,眯眼一瞅,景道士打了个突:郝钧是他请的,为什么和买主是一起来的心中狐疑,老道士动作一点都不慢,忙迎了上去。两人握了一下手,郝钧笑着介绍:“景道长,无巧不成书。想来你还不知道,这位是林长青林教授的贤孙……”老道士愣了愣,心里一咯噔:怪不得这俩凑到了一块东王庙时而就搞民俗活动,动不动就办斋醮科仪,老道士经常去帮忙。没怎么搭过话,但他知道:郝钧、林长青,还有一位公安局的什么主任,都是市文物中心、民俗博物馆,并东王庙(三位一体)的顾问。三人关系也极好:十次有八次,见到其中一位,就能见到其余两位。但问题是,当初民俗博物馆的万馆长就是请郝钧看的香炉,包括三十万的估价也是他出的。关系好到这份上,他能眼睁睁的看着林长青的孙子一百万,买一樽就值三四十万的香炉搞不好,今天的生意得黄……心中猜忖,老道士把人请进了贵宾室。几人坐定,林思成开门见山:“道长,东西带了吧”“当然!”老道士心里犯疑,但还是把香炉拿了出来。将放到桌上,赵修能往前一凑。造形极简:圆形,无耳,镂空钮盖,三足乳钉。但感觉稍有些怪:斜肩,束颈,鼓腹。乍一看,像是仿鬲式炉的器型,但肩线极利,如刀削斧劈。再回忆一下,不管是《宣和博古图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专载商至唐铜器),还是《宣德鼎彝图谱》(明代皇室礼器图录),都没有这种炉型的记载。造工倒是挺好,红铜质地,炉型匀称,通体光滑不见铸痕。手摸上去,有一丝微微的磨砂感。纹饰虽简单,但全为錾刻错金工艺:正面饰双鹤,背面饰古松,边地以海波与祥云点缀。再看包浆:通体呈现一种质朴的黑釉感,很亮,且润,咋看咋新。如果是以前,赵修能只知道这是香炉经年烧香而造成,却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形成的。但和林思成混了这么久,他现在还真能说的上来:长期高温,香灰中的钾、钠、碳等元素浸润香炉,形成了致密的铜化合物和积碳层。说明这炉一直在用,基本没断过香,年代也极老,少说也在两百年以上。?d+i!n¢g·d*i′a?n^t¢x′t\.′c!o!m-再看底款:破尘居士。赵修能努力的回忆了一下,着实没什么印象。便如这般,来来回回的看,赵修能皱起了眉头:“郝秘书长,这什么炉”“错金双鹤炉!”“这炉型呢”郝钧顿了一下:“不知道”“看包浆和烧痕,应该是清中左右!”赵修能端详了一下底款,“破尘居士……郝秘书长,这是谁”郝钧没吱声,瞄了他一眼:赵总,你故意的吧我要知道这是谁,这炉能轮到林思成捡漏两人一对眼神,赵修能就知道了:不是他眼力不够,还是这东西太冷门,连专精杂项的郝钧也是一知半解。反过来再看,正因为造型古怪,且来因不明,即便造工极好,还是极为少见的错金纹饰,但估价也就三四十万。可林思成敢以一百万入手,肯定有什么说头。正转念间,林思成手一指,赵大拉开包,一样一样的往外拿:银行卡,合同,印泥……景道士瞳孔微缩:这怎么和他想的不一样看郝钧,眼神中透着怀疑,神情中带着疑惑,摆明还和之前一样,觉得这炉也就值个三四十万。但他别说提醒,连话都没多说几句那小孩也是够随意,就只瞄了两眼,看都没有多看。包括昨天他也没怎么看,甚至于连手都没上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景道士再是不懂,至少知道正常的古玩交易是什么样的。反正绝不是眼前这样。但老话说的好:过了这个村,哪有这个店一百万,他得提心吊胆的骗多少年只是稍稍一犹豫,道士翻开了合同。大致一扫,心里一松。所谓买定离手,他当然不会反悔,他怕的是林思成反悔。三两下签上了名字,银行经理带着柜员,当场转了账。“叮咚”一声,短信到账,一位数挨着一位数,来回数了三遍,一百零九万五千,有零有整,清楚无误。没有他所想像的圈套,更没有什么波折,从头到尾按步就班,就像是在市场上买菜,你装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