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明子,你怎么在轧钢厂啊?”
“嘿嘿,我这不是轮转到轧钢厂了嘛。我现在红星医院,不过,医院每年每个科室都要轮流派医生到各个厂驻扎。”
何雨柱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儿。
“柱子哥,你这是来医务室有事儿啊?”
“没事儿,就是瞎溜达,你忙去吧。”
“哎,那我去了。”
然后,何雨柱就又溜达走了。
李明对何雨柱之所以这么客气,是因为他家的过去这几年的喜宴都是傻柱做的,而且,由于是邻居,傻柱只要了两块钱。
要知道,如果去别处,傻柱那都是五块起步。
别小看这三块钱,在这个年代,如果在西九城附近的乡下,那是可以当聘金娶媳妇儿的。
如果是更偏远的乡下,这钱的价值就不知道怎么说了。
就算是在西九城,三块钱其实也不算少。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工资不到二十块,那您算算吧,这三块钱是什么水平。
这就是这个年代,人情是通用货币,很多时候办事儿就得靠着人情,而不是像后世魔都那种地方,只需要靠着秩序和钱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时代,维系人情也是一门艺术和学问。
与此同时,西合院。
聋老太太看到众人都上班去了,李翠芬也帮自己收拾好回了中院儿。
聋老太太就拄着拐杖出了门,中院的李翠芬看到聋老太太拄着拐杖来到了中院,似乎要出垂花门,就有些疑惑,走了出来问,“老太太,您这是要出门?”
聋老太太点头说,“嗯,今儿啊,是一个老姊妹儿的寿辰,我啊,去道贺一句。”
“我陪您一起去吧?”
“不用了,我出门叫个板车就成,你忙你的去吧。”
“那,好吧,您慢着点儿。”
聋老太太点着头就走出了西合院,西合院在家的老娘们儿都好奇的看着聋老太太,要知道,聋老太太是小脚,往日是几乎不出门的。
“哟,二大妈,这老太太今儿怎么出门了?”,前院儿的陈家的问杨瑞华。
一大妈孙小凤小声说,“估摸着是在家待着无聊,就出来溜达溜达,你没看今儿的天儿不错嘛。”
……
聋老太太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就那么不缓不慢的往巷子口走。
还真别说,两百米不到的距离,老太太走着还真有些喘气。
拦了一个板爷,拉着她就去了王府井附近,给了他五毛钱,聋老太太就向着春草胡同走去了,来到一个独门门口。
“吕媒婆在家吗?”,聋老太太用拐杖敲了敲门。
“在家的。”,院子里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
吱呀,门被打开,里面出来一个五十出头,但是收拾的一丝不苟的妇人。
妇人见来人,脸上立马就露出了喜色,“哟!关夫人……不,关婶子,快请进!”
吕媒婆赶忙把聋老太太迎了进去,然后给聋老太太倒了杯茶,这才后退一步说,“夫人,您今儿来是有什么事儿需要我做的吗?”
聋老太太笑着说,“小吕啊,也没什么大事儿。”
“不过,你现在还做媒婆吗?”
“哎,夫人,我也没其他的手艺可以谋生啊。现在,也就是靠着这张嘴才能弄点儿活命钱。”
聋老太太点点头,然后从兜里拿出来十块钱放在了桌子上,吕媒婆见状就是满脸疑惑。
“夫人,您这是……”
“拿着吧,这些年,我认识了个晚辈,对我还算是不错,我就想着给他张罗个婚事。”
“可是呢,这孩子被人算计,以至于在我住那儿附近啊名声坏了,但这孩子人是不错的。”
“现在这孩子人醒了,不傻了,我就想着找你给他说门亲事。”
接着,聋老太太就把西合院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吕媒婆这才笑着说,“夫人,您对我有恩,既然是这事儿,我做,可是,这钱,您收回去,我不能要。”
聋老太太摆摆手说,“都不容易,我就是一个孤老婆子,钱多了也没啥用,这钱你留着还能给你孙子做件儿衣裳。”
说着,聋老太太还冲着院子里玩儿石头子儿的俩孩子笑笑。
吕媒婆感激道,“那好吧,夫人,我一定办到!那么,您对女孩子有什么要求吗?”
“人嘛,得长得差不多,最好是凶一些,或者是家里凶一些,不然啊,那个院子,我怕她住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