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鬼子中弹后,强挺着不敢倒下,双手紧紧捂住伤口,鲜血顺着指缝不断涌出,雨水与鲜血混合在一起,哗哗往下流。·x`i¨a?o*s¨h,u.o¢y+e¢.~c-o-www.
没中招的鬼子兵看到这一幕,立刻收起了移动的想法,往前冲,前面是密集的竹签,往后退,同样是密集的竹签,无论进退,恐怕走了不了两步,脚就废了。
照明弹一升空,大岛三郎就意识到了危险,这个时候,第二攻击部队全进入到了竹签阵之中,现在支那军在疯狂地开枪,站在这里,等于成了支那军的活靶子;退,不仅有支那军的射击和竹签,还有刚才没被绊响的地雷。
在这种进、等、退都是死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进,只要冲进支那军的阵地,利用帝国勇士擅长夜战的优势,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他立即向部队下达了板材冲锋的命令:“杀鸡给给,板材、板材。”
应该说,大岛三郎的命令非常正确,他把第二攻击部队散布在自卫军2000米宽的前沿阵地上,好处是避免了自卫军的集中火力打击,可以全线突破,但坏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快速指挥部队,形成统一的行动。*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
尤其是在这样的雨夜之中,大岛三郎虽然使出吃奶的力气大声命令,也只有他身边的七八头鬼子兵听得到,再向两侧扩展,只能通过口口相传了。
鬼子兵们开始把大岛三郎的命令,大声向两侧传递,但自卫军射出的密集子弹和雨声,严重迟滞了作战命令的传递速度。
更让大岛三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命令向两侧传递不到500米,便断层了,因为有一段,出现了连续3到4头鬼子中招的情况。
那些中招的鬼子兵,不是被竹签扎出了窟窿,就是子弹招呼了一下,在那里痛得哇哇大叫,哪还有力气去传达命令。
短暂的混乱过后,活着的鬼子兵开始端起三八大盖,与战壕中的自卫军对射。
当他们举起枪时,发现在这样的雨夜里,精度射击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雨太大,三点一线中,准星和缺口被雨水挡住了,射击只能靠经验。
相距一百米左右,想要打中趴在战壕中的自卫军,确实让鬼子兵挺为难。
于是,双方比拼的,一是火力密集度,二是身体暴露在枪口下的面积。,第·一!墈/书,蛧~ ?蕪`错`内~容·
显然,这两样鬼子兵完全没有优势,他们的机枪无法架设,只能靠三八大盖,打一枪拉一次枪栓,火力与对面的自卫军没法比。
灵活一些的鬼子老兵,知道劣势所在,纷纷蹲下射击,不少新兵,首首地站在那里端着三八大盖射击,没有任何阻挡,大面积暴露。
“麻子,照明弹不要停,隔30秒给老子打一发!”武山峰一边凭肌肉记忆,用狙击步枪向鬼子射击,一边大声命令。这会他的狙击步枪瞄准镜上,同样布了一层水,同样没有精度的优势。
“司令,你就使劲干小鬼子吧,我准备了足够多的照明弹,保证不掉链子。”李麻子大声回答。
在长达2000米的战线上,每隔一米多,就有一头鬼子兵,或站或蹲,像两种形态的靶子。
三千名自卫军战士,趴在战壕里,朝着靶子打,兴奋地射击。
打得最欢的,当属西十几挺机枪正射手,对站着的鬼子兵,一个点射过去,可以看到中弹的鬼子兵,像跳舞一样扭动,对于没有跳舞的鬼子兵,他们会根据感觉再来个点射。
七八分钟后,有一半的鬼子兵,被撂倒在了竹签阵中,还能行动的鬼子兵,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中间约一千米的宽度上,没有被打中的二三百头鬼子兵,大喊着“板材、板材。”脚在泥地里滑着向前冲,两侧各约500米的宽度上,有二三百头鬼子兵或蹲下射击或滑着往后撤。
实践证明,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想在竹签阵中快速滑行,都是不可能的,即便如此,鬼子兵们还是在竹签阵里拼命滑动。
有的鬼子兵,急于逃生,在滑行过程中,被野草或竹签绊倒,便会传出“啊、啊!”地惨叫,身上少则出现一两个血窟窿,多则出现七八个,只要倒下去的,基本就失去了战斗力。
有的鬼子兵被自卫军的子弹打中非要害部位,身子失去平衡,猛地抬脚去维护身体平衡不让自己倒下去,一脚踩进竹签里,也是“啊,啊!”地惨叫,再要想把脚拔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脚上扎进的竹签感觉,比子弹打中还要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