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微凉,吹动着林清梧的衣袂,也吹散了她眉间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o>微*,趣¢小??¥说} ?·¨无μ/错±?<内@>%容=
第二日,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林清梧一袭素色官服,立于百官之首,目光平静地看着龙椅上的年轻天子。
“臣,林清梧,今有事奏。”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为整肃朝纲,匡扶正义,臣恳请陛下复设御史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文相大人,三思啊!”一位胡须花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痛心疾首地说道:“御史台自先帝朝就已经废除,如今重设,岂不是劳民伤财,徒增纷扰?”
“是啊,文相大人。如今朝廷百废待兴,实在不宜兴师动众。”又一位老臣附和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反对之意。
林清梧早就料到会有此番景象,她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大人所言极是,然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朝廷亦是如此。若无监督,百官便会滋生贪腐之气,社稷亦将岌岌可危。”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陡然凌厉起来:“诸位大人难道忘了《太宗实录》中的那段话了吗?‘御史者,纠百官之非,察天下之弊。’御史台乃是朝廷的耳目,是百姓的喉舌,岂可轻易废除?”
“这……”老臣们顿时语塞,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
《太宗实录》乃是先帝钦定的史书,记载着大胤王朝的开国功绩和治国理念,谁也不敢轻易质疑。
年轻的天子坐在龙椅上,他虽然信任林清梧,但也担心重设御史台会引起朝堂动荡。
林清梧看出了天子的顾虑,她微微欠身,语气诚恳地说道:“陛下,臣并非要兴师动众,只是希望能够重拾御史台的监督之职,让朝廷能够更加清明,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天子:“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若御史台重设之后,不能起到匡扶正义之效,臣愿引咎辞职,以谢天下!”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天子也被林清梧的决心所震撼,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文相大人一片赤诚,朕深感欣慰。既然如此,朕便准奏,即日起,重设御史台!”
“陛下圣明!”林清梧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秒=章D节)小?¨)说×>网¢ 3~-更@++新×最.t全÷??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赢了第一局。
与此同时,京城郊外的一处隐秘营地中。
沈砚之身着一套合身的羽林军服饰,混在一队巡逻士兵之中,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他奉林清梧之命,潜入这支被调离京城的羽林军小队,调查他们的真实目的。
这支小队是奉了兵部尚书的命令调走的,名义上是前往边境驻守,但沈砚之总觉得其中有些蹊跷。
他凭借着过人的身手和敏锐的观察力,很快便摸清了营地的基本情况。
营地内的士兵虽然都穿着羽林军的制服,但他们的眼神却显得有些涣散,行动也缺乏训练有素的军队应有的纪律性。
这让沈砚之更加确信,这支小队有问题。
他找了个机会,偷偷潜入了一间营帐。
营帐内的摆设十分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个箱子。
沈砚之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发现里面竟然装满了未登记的兵器。
这些兵器都是制式武器,但上面却没有刻上羽林军的标记,显然是来路不明。
他又在桌子上发现了一份粮草清单,清单上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这支小队应有的消耗量。
“果然有问题!”沈砚之心中暗道,他继续翻找着,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线索。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桌角的一封密信上。
他拿起密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待事成之后,自当封侯拜将。”
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沈砚之脸色骤变。
“这不是兵变,而是夺权!”他终于明白了这支小队的真实目的。
他们根本不是奉命前往边境驻守,而是要秘密潜回京城,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好大的胆子!”沈砚之心中怒火中烧,他恨不得立刻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轻举妄动。
他必须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