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寄明昨天在村里喊了五个汉子收苞谷,傍晚回到家的时候,院子里一片金黄,苞谷都要堆成山了。^白¨马+书^院~ `最\新-章~节-更?新+快¢
赵玉珍拉着梁氏和隔壁的桂婶、周氏和刘氏几人先将米面做好搭在竹竿上晾晒起来才开始剥苞谷粒。
虽然都是常年干活的人,可这么大半天剥下来,大拇指一侧也是火辣辣的疼。
“之前没剥过这玩意儿,还真不大得劲儿,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几个拿乔呢。”桂婶说。
赵玉珍浅笑。
“等过几天苞谷全部收完,让大家伙都帮着一起剥,到时候咱们也好歇一歇。”
刘氏望着她。
“里正之前在村里说你们家收苞谷,你收这么多苞谷干啥呢?”
赵玉珍望着眼前几人。
“你和桂婶之前都吃过我们家的玉米饼子,觉得味道怎么样?”
刘氏一回味。
“当时都差点香迷糊了。”
桂婶也点头,“味道确实不错。”
赵玉珍笑了笑,想着两家邻居都是老实人,再说他们都见过自家磨的苞谷面,到时候家里真忙起来,还得喊他们两家人来帮忙,也就实话实说了。
“我也不瞒你们,我们家收苞谷,主要是想磨成面卖的。_看·书_君· ?免`费′阅`读`”
刘氏一拍大腿。
“对啊,村里人总说这苞谷硬的卡嗓子,如果跟白面一样,磨成面不就好卖了嘛,要不说活该你们赚钱,就我们这脑子,压根儿想不到这上面去。”
也没那么大魄力。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好不好卖。
赵玉珍笑了笑。
“你们几家今年也都种了苞谷?是自个儿磨成面拿去卖,还是一文一斤让我收了?”
“嗐。”刘氏说,“到时候去磨坊磨面还得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说,我们也压根儿不是做买卖的料,守财说我们家应该能有个两三千斤的产量,到时候自己留一些吃,其余卖给你们赚个二三两银子,既稳妥又省事。”
倒不是她不想多赚点钱,粮店之前也没卖过玉米面,他们又不懂买卖,根本想不出什么卖东西的点子来。
不如本本分分种点地卖点粮食,也能赚不少。
总的来说,今年比往年赚的,可要多多了。
桂婶自然也是跟她一样的想法。
赵玉珍听了,点头说,“行,回头你们将苞谷剥下来晒干之后送来我家,多少都要。”
周氏看向桂婶。§?¢齐%?盛/小.×说¨.网¨¢2 ??+首|?发?
“娘,咱今年应该也种了两亩地吧?到时候卖了苞谷,咱们去镇上扯块布再买点棉花回来可好?我想给两个孩子各做一身棉衣,狗娃之前那件棉衣缝缝补补三年,袖子和裤腿都接几回了,也不暖和了,老二还没做过棉衣呢,现在做好,再过一两个月天寒了,也不怕没棉衣穿。”
桂婶忙点头。
“该买的,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不是?”
院子里几个女人正说着话,林寄明和刘石头带着几个孩子回来了。
骡车在屋门口停下,林寄明进院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赵玉珍手里的苞谷接过来,望着她拇指旁侧的位置己经泛红充血,一阵心疼。
“不是说了让你少操劳,才生完孩子不久呢,洗把手歇着去,屋里有药,记得擦点儿。”
说完,便随便找了个地方一坐,开始剥苞谷。
赵玉珍无奈,不过手也是真疼,想着孩子也要喂了,就起身去水缸边洗手去了。
刘氏一脸羡慕的望着赵玉珍的背影。
“寄明哥对嫂子可真好。”
周氏也笑着搭言。
“可不是?大哥回来以前,嫂子啥活都干,大哥回来以后,只要大哥在家,就没见嫂子干过重活。”
桂婶一边剥苞谷粒儿一边说,“男人疼媳妇儿是好事,要不寄明家里能越来越好呢。”
周氏笑着揶揄婆母。
“娘,爹对你也没见差到哪儿去啊。”
桂婶一脸和蔼,“你爹就是脑子死板了些,人确实没的说,这不咱们一家也仰仗你寄明哥家,越来越好了嘛?”
院子里热热闹闹的,一派和气。
今天给家里收苞谷的五个男人,桂婶家就占了俩,还有刘氏家的陈守财,另外两个,是跟林寄明一同从战场回来的兄弟,之前家里有点事,不管有钱没钱,他们都是抢着来帮忙,现在有点啥事也都是紧着这些人喊,谁得空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