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32年鄂豫皖第西次反围剿时拍的,左边这个就是我带的兵李云龙!"他走到李云龙面前,把照片几乎怼到他脸上,"大家看看,像吗?"
照片上传阅着,引起一阵窃窃私语。李云龙不用看也知道,照片上的原主与现在的他相貌差异明显。
"还有这个!"赵大勇又掏出一张纸,"这是1934年的花名册记录,清楚写着李云龙'左颊有疤,右肩贯穿伤'。可这个人呢?"他猛地扯开李云龙的衣领,"疤在左眉!右肩的伤也对不上位置!"
李云龙一动不动,任由赵大勇动作。他注意到丁伟和孔捷交换了一个眼神,而杨立青依然淡定如初。
"最关键的,"赵大勇的声音因愤怒而提高,"真正的李云龙是个逃兵!1935年过草地时,他偷了部队的粮食逃跑,后来被抓住枪毙了!这件事我亲眼所见!"
这个指控如同一颗炸弹,在祠堂内引爆。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李云龙,连周卫国都皱起了眉头。李云龙自己也没想到,原主竟然有这样的黑历史!
"胡说八道!"赵刚突然站起来,"李云龙同志在平型关、苍云岭等战斗中表现英勇,怎么可能是逃兵?"
"那只能说明这个冒牌货比真货强!"赵大勇冷笑,"但我可以用党性保证,真正的李云龙早就死了!这个人不知道是鬼子派来的特务还是什么,但绝对不是李云龙!"
会场一片混乱。*x-i,n_x¨s¨c+m,s^.¢c\o′m\林伟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我早就怀疑他了!战术风格突变,懂外语,还会用那些稀奇古怪的武器...分明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务!"
周卫国敲了敲桌子:"肃静!李云龙同志,你有什么要说的?"
李云龙缓缓站起身。他本可以辩解疤痕是后来受的伤,可以说赵大勇记错了,甚至可以质疑这个"赵大勇"本人是特务假冒的。但面对原主是逃兵这个意外爆料,所有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他刚要开口,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打断了他。
"我来说两句!"新一团团长丁伟站了起来。这个高大魁梧的汉子是李云龙的老战友,以勇猛善战著称。"赵大勇同志,你说李云龙是逃兵,有什么证据?"
"我亲眼所见!"赵大勇梗着脖子说。
"那为什么1936年整编时,李云龙的名字还在红西方面军的花名册上?"丁伟反问,"为什么他能在平型关立下战功?难道死人能复活?"
赵大勇一时语塞。丁伟乘胜追击:"至于相貌变化,战争年代谁不是一身伤?我这条胳膊,"他撸起袖子,露出狰狞的疤痕,"是去年才伤的,难道就能证明我不是丁伟了?"
"我同意老丁的看法。"新二团团长孔捷也站了起来。这个精瘦的南方人平时话不多,但每句都很有分量。"我和李云龙同志一起参加过大小几十次战斗。他的战术风格确实有变化,但打鬼子的决心从没变过。这就够了。"
两位团长的发言让会场风向微妙地变化了。李云龙惊讶地看着他们——这些平时互相调侃、争抢战利品的老战友,关键时刻竟如此力挺自己。
"同志们,"杨立青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全场安静下来,"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不管他是谁,李云龙同志这半年来带领独立团打了多少胜仗?消灭了多少鬼子?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林伟急了:"首长!这是原则问题!如果他真是特务..."
"那就更应该留着他。"杨立青意味深长地说,"一个这么能打鬼子的'特务',难道不是我们需要的吗?"
会场一片寂静。杨立青的话看似矛盾,却暗含深意——即使李云龙是冒牌货,但他的军事才能对八路军太宝贵了,值得冒险使用。
"我提议,"杨立青继续道,"李云龙同志继续担任独立团团长,但要接受组织监督。同时,关于他身份的调查由总部首接负责,其他人不得干预。"
这个折中方案最终被周卫国采纳。会议在诡异的气氛中结束,赵大勇被安排到后勤部门工作,林伟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李云龙暂时保住了职位,但身份疑云远未消散。
散会后,李云龙在祠堂门口拦住了丁伟和孔捷:"老丁,老孔,今天...谢谢了。"
丁伟咧嘴一笑:"谢什么?咱们多少年交情了。"
"就是,"孔捷拍拍李云龙的肩,"你欠我的那挺机枪还没还呢,可不能让你这么容易就没了。"
李云龙心中一热。这些战友并不知道实情,却依然选择信任他,这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