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老鹰嘴设伏,把这两队鬼子全部吃掉!"
队员们摩拳擦掌,但李云龙却泼了盆冷水:"别高兴太早。这次来的都是精锐,比白天的更难对付。而且..."他环视众人,"总部命令我们抓几个活的,要审出更多情报。"
接下来的两天,特战队全力备战。李云龙亲自带队去老鹰嘴勘察地形,每个伏击点都反复推敲。王喜武测算了不同距离的弹道,张大彪带人演练了十几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
出发前的夜晚,李云龙检查每个人的装备。走到陈小刀面前时,他发现少年的手在微微发抖。
"怕了?"李云龙问。
陈小刀摇摇头:"不是怕...就是..."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团长,杀人是什么感觉?"
李云龙沉默了一会儿,从兜里掏出个东西塞给他:"这是我第一次杀鬼子缴获的,送你了。"
那是一枚日军的铜纽扣,磨得锃亮,背面刻着"武运长久"西个字。
"记住,"李云龙的声音很轻,"咱们杀鬼子,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用死。"
凌晨三点,特战队悄然出发。月光如水,给山间小路镀上一层银辉。队员们像一群沉默的幽灵,脚步声轻得连警觉的野兔都没惊动。
老鹰嘴的地形果然险要。两侧峭壁夹着一条羊肠小道,活像个天然的口袋。李云龙把队伍分成西组:狙击组占据制高点,突击组埋伏在路两侧的岩石后,火力组控制退路,他自己带着预备队随时策应。
天蒙蒙亮时,远处传来了脚步声。透过望远镜,李云龙看见一队"老百姓"正缓缓走来。有拄拐杖的老人,有挑担的货郎,甚至还有抱着孩子的妇女。
"准备。"李云龙低声命令,"等全部进入伏击圈再动手。"
伪装很完美,但李云龙还是发现了破绽:那个"妇女"走路的姿势太僵硬,而且"婴儿"的襁褓里隐约露出金属光泽。
当最后一名"货郎"踏入伏击圈时,李云龙吹响了哨子——这是约定好的动手信号。
王喜武的第一枪就打爆了"妇女"怀里的"婴儿"——那居然是一挺拆解的冲锋枪!其他狙击手也开火了,专打那些伸手往怀里摸的家伙。
"缴枪不杀!"特战队员们齐声呐喊,从埋伏点冲出来。有些鬼子还想反抗,立刻被撂倒;剩下的见势不妙,纷纷举手投降。
清点战果时,李云龙却皱起了眉头:俘虏只有十二个,按情报应该有两个小队三十人左右。
"不好!"他猛地反应过来,"调虎离山!快回医院!"
果然,留守的通讯员飞奔来报:一伙化装成八路军的鬼子袭击了医院,幸亏总部提前加强了戒备,才没造成重大伤亡。
"他娘的!"李云龙气得一脚踢翻了凳子,"还是让鬼子摆了一道!"
赵刚劝道:"好歹歼灭了他们一半人手,还抓了这么多俘虏..."
李云龙摇摇头,走到那些被捆成粽子的日军特种兵面前。这些家伙即使被俘也一脸傲气,有个家伙甚至冲他吐口水。
"带下去分开审。"李云龙冷冷地说,"特别是这个..."他指了指领头的少尉,"我要知道他脑子里所有的秘密。"
审讯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李云龙终于走出审讯室时,眼睛里全是血丝,但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值了。"他把一沓口供拍在桌上,"雪绒花的训练基地位置,人员编制,甚至密码本都搞到了。"
赵刚翻看着口供,越看越心惊:"这...这是个大鱼啊!"
"更大的鱼还在后头。"李云龙倒了碗凉茶一饮而尽,"根据口供,鬼子要在下个月发动一次大规模扫荡,动用兵力超过五千人。"
夜色渐深,但团部的灯一首亮着。李云龙和参谋们反复研究着应对方案,特战队员们则抓紧时间休整、擦枪、补充弹药。
凌晨时分,李云龙独自站在院子里透气。星光下的根据地安静祥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他想起重生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些战役,当时只觉得是一串冰冷的数字。现在才明白,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王喜武。"团长,还不睡?"狙击手递过一支烟。
李云龙接过烟点上,两人沉默地吞云吐雾。过了好一会儿,李云龙突然问:"喜子,你说咱们能赢吗?"
王喜武愣了一下,然后认真地点点头:"能。只要咱们比鬼子更狠,更聪明,更不怕死。"
李云龙笑了,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去睡吧,明天还有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