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那背影,比来时似乎更冷硬了几分。
回到服装厂,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去了林晚舟的办公室。
为了夫妻两个不在两地分居,所以特地把食品厂迁回来了。
岳父岳母自然也是跟着过来了。
没事还能跟自己家爸妈一起打打牌,刚好4个人。
两家人又不在一块儿住,没有那么多的矛盾。
而且两家人都只有一个孩子,在现在经济情况都好的情况下就更没有矛盾了。
食品厂的账目已经理清,她正在灯下看一份关于新口味酱料研发的报告。
“回来了?”林晚舟抬起头,灯光下她的侧脸温婉而专注。
“吃饭了吗?”
“在厂里食堂吃了。”
陈志远走过去,把那个破报纸包放在她桌上。
“给你捡了个小玩意儿。”
“什么呀?”
林晚舟好奇地打开报纸,看到那块破败的苏绣残片,愣了一下。
“这是…苏绣?怎么破成这样了?”
“嗯,老物件,品相差,但绣工不错。”
陈志远轻描淡写。
“花十块钱买的。
你不是喜欢这些老手艺吗?
看看能不能找人修复一下,挂家里当个装饰。”
林晚舟拿起残片,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眼中露出惋惜和欣赏交织的神色。
“这凤凰的羽毛…绣得真细啊!
可惜了…十块钱?
这也太便宜了!
老板不识货?”
“嗯,当垃圾处理的。”
陈志远看着她专注研究绣片的样子。
心里那点因老杨头事件带来的最后一丝阴霾也消散了。
东西的价值,在于懂得欣赏它的人。
给晚舟,比放在典当行仓库发霉强万倍。
“我认识一个苏绣的老艺人,手艺特别好,就是脾气有点怪。”
林晚舟小心地收起绣片。
“改天我拿给她看看,说不定真能救回来一些。
十块钱…你这运气也太好了!”
陈志远笑了笑,没说话。
运气?
或许吧。
但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再为“捡漏”本身背负任何无谓的道德包袱。
“对了,”林晚舟想起什么。
“今天方志打电话到厂里找你,我说你出去了。”
“他好像挺急的,让你回来给他回个电话。”
方志?
陈志远眼神微动。
林晚舟的话让陈志远心头微动。
方志主动找他,还“挺急的”?
纪委那边刚办了钱昌和张为民的大案。
正是风头正劲、内部也最敏感的时候。
方志这时候找他,会是什么事?